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荒漠草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约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55%,是宁夏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封育禁牧和生态移民等政策的实施,区域生态系统在排除外界人畜干扰后将进行自我恢复,植被覆盖度得到显著提高。但在荒漠草原恢复的前期阶段缺乏科学的管理,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缺乏认识,像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ain)这种非优质牧草占据宁夏盐池中部荒漠草原多达1/4的草场,使得荒漠草原的植被结构和质量较差。因此本研究采用摄影定位法,基于不同零模型(完全空间随机模型、泊松聚块模型和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点格局分析方法,对荒漠草原灰钙土、风沙土和基岩风化残积土上的猪毛蒿种群分布格局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在宁夏中部荒漠草原区应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37个典型的猪毛蒿种群样地,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获得研究区猪毛蒿生长特征和土壤因子特征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土壤类型下猪毛蒿分布区土壤因子特征和猪毛蒿生长指标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利用RDA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下猪毛蒿生长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综合分析荒漠草原地区猪毛蒿的生长分布规律和土壤影响因子,为合理治理猪毛蒿、改善草场植被结构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不同土壤类型下猪毛蒿种群在小尺度上均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先表现为随机分布后表现为均匀分布。为了进一步揭示聚集分布的特征,采用泊松聚块模型和嵌套双聚块模型分析得出,基岩风化残积土上的猪毛蒿种群分布格局符合泊松聚块模型,即在大聚快中不存在密集的小聚块。风沙土和灰钙土上的猪毛蒿种群分布格局符合嵌套双聚块模型,即在大聚快中存在较高密集的小聚块。(2)宁夏荒漠草原猪毛蒿种群数量特征在不同的土壤类型下具有较大的差异。总体而言,猪毛蒿的高度、盖度、密度、冠幅和生物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上均表现为风沙土>灰钙土>基岩风化残积土。猪毛蒿的高度与盖度、冠幅和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猪毛蒿的密度与盖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冠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不同土壤类型中的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氮磷钾养分、速效养分、pH值、电导率值和水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和电导率平均值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均表现为:基岩风化残积土>灰钙土>风沙土。三种土壤类型中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垂直分布特征,且表层(0-5cm)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深层,表现出富集作用。风沙土中的电导率值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全氮平均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均表现为:灰钙土>风沙土>基岩风化残积土。风沙土中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表现出垂直分布特征,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降低。三种土壤类型中土壤全氮含量表现出垂直分布特征,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全氮的含量降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速效磷和碱解氮的平均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下均表现为:风沙土>灰钙土>基岩风化残积土。三种土壤类型中的速效磷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速效磷含量不断降低。风沙土中碱解氮的含量表现出垂直分布特征,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不断降低。土壤全磷、水分平均含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均表现为:灰钙土>基岩风化残积土>风沙土。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土壤全磷、pH值和水分含量在不同土层之间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pH值大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具有差异且较为复杂。(4)猪毛蒿种群特征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在不同土壤类型下表现不同。总体而言,土壤水分是促进猪毛蒿生长的重要关键因子,土壤硬度是抑制猪毛蒿生长的重要关键因子。其余土壤因子对猪毛蒿数量特征的影响在不同土壤类型中具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