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黄土覆盖面积达6.3×10~5km~2。并且黄土地区自然灾害时常发生,这些灾害的发生通常难以预测并且规模较大,一旦发生就会严重的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这为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增加了不少困难,严重的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了解黄土滑坡灾害内在发生规律,本文以三门峡地区黄土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基本黄土土工试验,获取天然状态土体参数,其次根据试验参数制备接近天然土体参数的试样,进行室内雨滴溅蚀试验,分析研究单个雨滴对黄土边坡击溅破坏的规律,然后基于单雨滴击溅破坏试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多雨滴降雨过程对边坡冲刷破坏及稳定性变化规律,最后运用PLAXIS 2D有限元软件分析四种不同降雨强度类型下的边坡基质吸力的变化、饱和度的变化、稳定性及最大位移。本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黄土地区降雨特点分析,本试验得出了单雨滴溅蚀分为三个阶段,0-30 min土体遭受雨滴击溅破坏程度最大的初期阶段;30 min-50 min土体表层达到饱和,孔深的变化不再明显并趋近平稳的中期阶段;50 min-60 min积水逐渐增多并伴随塌孔的情况发生的最终阶段。(2)基于单雨滴击溅黄土土体的规律分析,进行多雨滴降雨试验,坡面在10min左右开始产生雨滴击溅的微小坑洞,并随着降雨历时延长,边坡出现积水并填满坑洞,随着积水的增多,坡面形成径流并携带大量黄土颗粒,降雨历时的持续使得坡面出现冲蚀沟且逐步向两侧和深部发展扩大,沟道两侧出现小规模的滑塌,并且坡体后缘处出现许多张拉裂缝,这些裂缝向下延伸且裂缝相互连通时,坡体就会处于较危险状态,当裂缝相互连通较多时边坡就会出现小型滑塌。雨水顺着裂缝渗入,坡体内部含水率增大迅速,土体强度降低,小型滑塌不断,随后牵引着边坡整体滑塌。模型发生滑坡时最大体积含水率约为40.9%-43%。(3)基于物理试验参数及机理分析,运用PLAXIS有限元软件模拟四种不同降雨条件。均布型降雨随降雨历时延长,基质吸力及饱和度均匀变化,不会产生突变点,而其他三种降雨类型突变点为:减弱型在24h处、中间型在48h处、增强型在72h处;安全性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增强型>均布型>减弱型>中间型;最大位移从大到小依次为中间型>减弱型>均布型>增强型,结果表明:同一边坡在四种不同降雨强度类型下,中间型降雨类型是最不利状态,降雨后安全性及最大位移变化最大。(4)根据最不利降雨强度类型,对30°、45°、60°坡体进行降雨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坡度基质吸力及饱和度突变点为30°边坡在60h处、45°边坡及60°边坡在48h处,安全性从大到小依次为30°边坡>45°边坡>60°边坡,位移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60°边坡>45°边坡>30°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