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则构成了课堂教学活动。本研究从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师生对话入手,将教育视为话语实践的立场,走进课堂,将记录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师话语作为研究对象,对课堂中教师的话语结构、话语特征、构成要素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探析。实际上是以话语分析的形式从教育学的角度对教育实践行为的透视,一方面可以探寻教育理论应用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根源所在,为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的改进提供有利依据,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另一方面从教育实践的过程探究教育实践的逻辑,剖析了教师教育实践从理论到行动的发展过程,对教育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利的改进策略,促进教育改革更有效的在课堂中开展。笔者在深入教学一线队伍融入小学语文教师团队的情况下,对陕西省某所小学的语文教师展开了调查研究。收集了该小学语文教师的书面语材料以及课堂教学实录,并在日常工作中对部分语文教师进行了正面的访谈及侧面的观察。对书面语言如教师教学设计、板书、作业习题、学生评语等,从设计内容、呈现形式、设计意图、考察目标等角度在量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质性的分析。对口头语言资料如教师教学导入语、提问语、反馈语以及教师教导沟通语、批评语、表扬语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从会话的结构、话轮的构成特点及转换特点、语句的句式特点、句子的用词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话语分析。认为,虽然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在概念和形式上将课程改革的观念付诸于实践,但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出了教学活动本质与形式的分离。教师对教育理念理解的偏差导致了教师对教育理论认识的不足,在教学活动中则体现在教师表面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与其实际教学活动所蕴含的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事实上,教师往往意识不到看似已经改革了的教学活动背后,由于某些观念上的原因导致的教学行为细小的差别会影响理论的实践效果。教师在观念上形成了新的理论框架,在行动上认为自身的实践活动是符合教育理论发展方向的。但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及实施上,对如何科学有效的展开实践活动,如何将教育理念通过教学语言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展开,教师对此是迷茫的,甚至更多的教师并没有发觉自身语言中存在的问题是导致教学实践活动无法体现教育理论的重要原因。在以上两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探寻教育理论的实践成效,并就此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进措施。认为,改善教育理论实践成效需要学校和教师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学校需要为教师深入学习教育理论并展开充分交流创造条件。初等教育学校与高等教育联合,一方面促进了小学教师教育理论体系的更新和发展,为小学教师实时学习和交流教育理论创造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学校将目光聚焦于寻找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教师在现实中关注自身实践活动对教育理论的运用现状。从现实角度来看,学校需要积极为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创造条件,贮备必要的教育理论丛书,组织教师理论交流研讨活动等措施都有利于教育理论实践活动的改善。另一方面,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教师需要自觉加强自身专业修养,坚持从语言上改进自身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具体的教师语言的改进策略上,本文针对教师书面语及口头语言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从书面语言改进上提出了克服教学目标设计流于形式的策略;改变教师板书忽视学生思考过程的策略;消除作业习题内容忽视学生思维参与的策略;解决教师评语缺乏个性的策略等。从口头语言的改进上,提出了改变教学用语不规范,领导用语不恰当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