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海马组织CA1区病理组织形态改变;海马区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场面积的变化;抗凋亡蛋白Bc卜2、促凋亡蛋白Bax、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内皮屏障抗原(EB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海马CA1区的表达情况;并对上述指标的变化及脑通汤的干预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①假手术组②模型组③多奈哌齐组④脑通汤大剂量组(以下称大剂量组)⑤脑通汤中剂量组(以下称中剂量组)⑥脑通汤小剂量组(以下称小剂量组),每组15只。各组大鼠用Morri 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检测筛选,淘汰掉不合格的大鼠,后5组合格大鼠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4-V0)进行VD模型制备。造模后1周开始对各组大鼠进行灌胃治疗,每日上午定时灌胃治疗1次,共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予Morri 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海马组织切片后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CD34标记海马区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场面积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CA1区Bcl-2. Bax. ICAM-1.EBA.GFAP蛋白表达,并计算Bcl一2/Bax比例。结果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多奈哌齐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病理组织形态方面,大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组织CA1区锥体细胞排列较规整,层次较清楚,胞核圆或椭圆形,核仁清晰,染色质丰富,少见固缩变性的神经元,海马结构正常,正常神经元较模型组显著增多。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可明显增高海马区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场面积,增加微血管新生及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与模型组、多奈哌齐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大、中剂量组能提高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提高Bcl-2/Bax比例,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与多奈哌齐组比较,大剂量组Bcl-2表达增多,Bax表达减少,Bcl-2/Bax比率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大、中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内皮屏障抗原(EBA)表达,减少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与模型组、多奈哌齐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大、中剂量组能明显减少GFAP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多奈哌齐组比较GFAP表达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的四血管法制作的VD模型明显的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是较为理想的血管性痴呆模型。潜伏期、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在Morris水迷宫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客观的反应出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以及不同药物的疗效。脑通汤能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以及侧枝循环的建立,在分子生物机制上多靶点针对NVU各个组分相关的重要因子进行干预调节,从而减轻海马组织CA1区锥体细胞损伤及凋亡,改善NVU整体功能,大、中剂量组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可能与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