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死亡认知特点——以上海某小学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a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上海市某小学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小学生死亡认知特点,分析网络游戏中的死亡信息对其死亡认知的影响。   研究分两部分进行。预研究通过对20名小学生进行加入任务的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小学生死亡认知特点,调查目前小学生参与网络游戏的基本情况,归纳网络游戏中死亡概念特征,同时分析问卷编制的可行性。以此为据,自编《小学生死亡认知问卷》,从死亡普遍性、功能丧失性等子维度,以及虚拟死亡判断的能力,对400名小学生进行施测。   研究发现:   1.小学生可以准确理解死亡情绪性和功能丧失性,且不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2.小学生对人和动物生命属性的判断,于一年级已经呈现天花板效应,对二者死亡属性的判断于二年级开始呈现天花板效应。对植物死亡属性的判断因植物概念与动物概念的差异,差于对人和动物的判断水平。   3.网络游戏中的虚拟死亡概念具有普遍性、可逆性、非必然性、情绪性等特点,与现实死亡概念存在差异。   4.一至五年级小学生均无法对网络游戏中的死亡概念和现实死亡概念进行完全正确的区分。   鉴于此,本研究建议应当将死亡教育纳入小学生命教育当中,遵循小学生的死亡认知特点。而家庭教育,也应当重视儿童获得死亡信息时的监控和引导。
其他文献
在3G技术、三网融合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数据库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高校科研工作中主要的电子信息资源。在高校的电子信息服务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能力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而片面,这导致学
高校创新网络是指以高校中的科研单位为主体,以促进创新为目的,一批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科研团队通过信任关系、承诺或契约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网络联系。   本文
对动态事物的追踪是人类视觉的一项基本功能,也心理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自从Kahneman等人以客体档案(Object file)理论为基础提出客体回溯范式以来,心理学家们都把客体预
在竞技运动中注意瞬脱现象对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揭示了人们在处理知觉输入时的基本能力限制。例如,在散打比赛中,由于对手的连续攻击,常常会造成运动员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