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城镇化水平迅速提升,期间对我国人口转化、产业调整、工业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诸如耕地占用与粮食问题、城市病、城乡二元结构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国家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而作为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土地担负着资源、资产和资本的综合作用,新型城镇化要求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二者互相促进,而土地供给是配置土地资源,发挥其资产和资本作用的主要过程。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讨论土地供给制度创新,对研究土地制度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南京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城镇化率已超过80%,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50%,进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城市发展阶段,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提出区域城市化的战略定位,但是南京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和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南京市必须面对更为紧迫的资源环境约束,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以更高效科学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显化土地的资产和资本价值,推进南京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挥土地的保障支撑作用。正是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在全面分析南京市近20年土地供给政策演变历程基础上,并通过GIS空间分析、比较分析等定量方法,从空间格局和结构特征两方面研究南京市土地供给变化情况,探索提出南京区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土地供给制度性对策,促进南京市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一是讨论了城镇化历程和现阶段发展特征。西方城镇化主要分为集聚、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阶段,而在新型城镇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省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份,为南京市提供了重大机遇。当前,南京市基本上处于城镇化"集聚"阶段,并伴有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因素,同样面临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焦点问题,必须围绕推进常住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提高可持续发展能等方面,探索区域城市化的特色发展道路。二是总结分析了土地供给政策演变过程。研究以国家土地供给政策要求为背景,对南京市具体实施政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南京市土地供给政策总体上与国家要求相适应,自本世纪以来市场化配置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2010年以来,全市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在土地价格、科技研发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农村宅基地退出、土地指标交易等方面作出了更为积极的探索。三是重点分析了南京近年的土地供给变化。研究从供给空间格局和结构特征角度,分析了南京市2005年以来土地供给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与近年城镇化发展相匹配,南京市土地供给量具有明显的区位分化特征,总体格局大致不变,市区土地供给总体稳定,近郊区土地供给增长较快,远郊地区土地供给呈现上升趋势;二是未来市区土地供给应注重存量土地内涵挖潜,促进一般工业用地逐步外迁或转型为科研、文化产业用地,并充分利用土地,强化城市用地功能的提升;三是近郊和远郊地区将是南京城镇化的重点,需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供应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四是探索符合南京发展实际的土地供给制度政策。为适应区域城市化发展要求,南京市要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底线的基础上,从国有土地差别化供给、农村土地流转、创新供给机制、强化公众参与监督等方面探索对策措施,推动城乡土地在城镇和农村内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加强土地供给在空间、结构、用途等方面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