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大兴安岭中东部出露有大面积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以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和白音高老组为主,其中尤以满克头鄂博组出露最为广泛。岩性以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为主。基于详细的野外观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出露的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并对其岩浆来源和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研究区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和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形成年龄分别为141.5±2.3Ma、143.1±2.3Ma和133.8±2.1Ma。主量元素分析显示研究区中生代火山岩呈现高硅、富碱、少钙、贫镁的特征,里特曼指数平均值为2.4,为典型钙碱性岩石。TiO2、TFe2O3、Al2O3、CaO、MgO、和P2O5含量,均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Na2O和K2O含量则与SiO2含量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并且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SiO2含量明显比玛尼吐组高。研究区火山岩富集Ta、Th、U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标准化图解具有右倾型特征,稀土元素总量(ΣREE)在69.52242.57μg/g之间,变化范围较大,轻稀土元素(LREE)含量介于61.55222.97μg/g之间,重稀土元素(HREE)含量在7.0622.08μg/g之间,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的范围为5.2419.63,(La/Yb)N值范围在4.1325.41之间,轻重稀土分异明显;δEu值介于0.340.96之间,平均值为0.63,整体具有负铕异常,且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铕负异常明显,而玛尼吐组负铕异常则很微弱。岩相学填图研究显示,研究区火山岩相划分为爆发沉积相、爆发相、火山通道相,爆发相可进一步划分为碎屑流堆积相、空落堆积相、崩落堆积相三个亚相。根据地层的接触关系、火山活动特点及完整性,将研究区中生代火山活动划分为早期旋回和晚期旋回。早期旋回包括满克头鄂博组和玛尼吐组的中性-中酸性岩;晚期旋回由白音高老组组成。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火山岩具有壳源岩浆的特征,是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玛尼吐组源岩可能来自于下地壳,而满克头鄂博组和白音高老组的岩浆来源于较浅地壳。在构造判别图解中,研究区处于造山后的伸展运动中,根据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内蒙古大兴安岭中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为古太平洋俯冲亚洲大陆边缘后的伸展环境下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