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话上声变调规则指的是在同一个辖域里的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同阳平一样的调值。尽管如此,规则本身并没有谈到变调应用的辖域或范围是怎样的。由此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上声变调规则的应用是取决于句法因素还是韵律因素。本文希望通过探索能得出在正常语速下上声字组的实际变调情况,同时能找出上声变调规则的应用方式和作用范围。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和优选论这一音系学理论对北京话上声变调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在语音实验部分,男女测试人的录音数据分析(包括北京话四个声调的单字组、上声两字组、上声三字组和上声四字组)采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来完成,借助这一软件,可得到所输入语料的基频值,基频值再通过转换公式转换成五度值。这样,各字组的变调情况就清楚地显现出来。通过对上声三字组和上声四字组按字组本身的句法结构进行分类,可以观察句法结构相同的上声字组是否出现同一种变调情况,进而判断上声变调规则的应用与句法结构是否同构。在优选论分析部分,通过优选评估表各上声字组被切分为“最小节奏单位”,它被作为上声变调的输入,由此各字组变调模式就呈现出来。通过观察预测得出的各字组变调模式与语音实验测出的变调情况是否相符,可以判断出上声变调规则的应用与韵律结构是否同构。通过语音实验,上声字组在正常语速下的实际变调情况得以显现。通过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北京话上声变调规则以韵律结构为应用范围,而此韵律结构受句法结构影响却绝不与之同构。本文将“最小节奏单位”作为上声变调的变调域。在优选论框架下,各上声字组被切分出正确的“最小节奏单位”(即确定好连读变调域)。“最小节奏单位”是有层级顺序的,北京话上声变调规则要在词汇和短语中分两次进行。在词汇层面的“最小节奏单位”上,变调规则在其内部循环发生;在短语层面的“最小节奏单位”上,变调规则从左到右反复施用。同样道理,上声变调规则应先应用于“最小节奏单位”内,然后再跨越“最小节奏单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