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是现代社会的细胞,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则是这一主体中最活跃、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中小企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生长点,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主要力量,是大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依托,在发展经济、扩大出口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国的政治环境也越来越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1998年国家经贸委增设中小企业司,随后发布了一系列对中小企业有利的政策,如《关于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指导意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等等。2000年下半年,国家又发布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我国中小企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存在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出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足、普遍缺乏人才、政府扶持不足、融资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自1991年美国在《21世纪制造企业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敏捷制造的概念后,敏捷制造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各国政府及工业界的广泛重视。敏捷制造和国际上的许多研究计划,如STEP、CALS、IMS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正逐步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研究计划。可以说,敏捷制造是一种全新的制造组织模式,代表着本世纪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本文在对敏捷制造的理论来源和主要特点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小企业要实施敏捷制造思想,参加和建立虚拟企业,在虚拟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具有与其他企业不同的能力,中小企业必须建立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采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为: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拥有的关键性技能、隐性知识和智力资产,是超额价值和企业创新的源泉。企业要具有动态地、灵活地、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正是企业敏捷化的体现。 本文提出了企业敏捷化改造的理论体系;最后给出了建立和管理虚拟企业的基本模式。敏捷虚拟企业是一个为快速响应市场机遇而构建的临时性企业联盟。作为一个跨企业的组织系统,虚拟企业追求的是在市场机遇存在的短时期内突破单一企业的有形界限,以延伸企业功能模块的物理范围,通过将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进行灵活、有效的组合,迅速满足市场机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