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已达75%,世界特大城市已达到366个。而我国也正式进入了城市化的加速期,城市化率从1949年的10.6%提高到2000年的36.22%,2007年达到44.9%。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5%。在城市化过程中,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如何提高城市管理有效性的问题。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加强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城市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的各种基础性物质设施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总称。它具有建设规模大、成本回收周期长、社会共同受益等特点,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存在机构庞大、人员多、运营成本高;管理空间划分不合理,责任不落实;管理对象不具体,管理方式粗放、落后;信息获取滞后,处置被动;监督不到位,评价体系不科学,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关键是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落后造成的。政府缺位,没有形成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全权负责的机构;专业部门职能交叉,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条块分割造成工作中的矛盾;市属职能部门与辖区管理之间严重脱节等。现代化城市不仅应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更应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等理论知识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城市管理制度理论研究的范围和途径。通过系统分析当前长沙市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部分发达地区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经验,提出完善长沙市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途径及方法,从而提出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的有关思路和政策建议,希望能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