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降解腔静脉滤器的实验研究

来源 :军医进修学院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军医进修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采用先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激光雕刻技术制备生物可降解腔静脉滤器(Biodegradable Vena Cava Filter,BVCF)的可行性,明确有中心线型BVCF与无中心线型BVCF、不锈钢滤器的机械性能差异,研制有中心线型BVCF的释放装置。2、通过BVCF体外测试实验,评价BVCF的力学性性能、可输送性能、捕获血栓性能及降解性能。3、研究BVCF的生物相容性,评价BVCF植入动物血管后不同时期的组织学变化以确定其植入血管的可行性;研究利用可降解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1、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设计BVCF外形,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和优化滤器设计。采用溶液铺膜法制作可降解高分子聚左旋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薄膜,然后利用切割、粘贴和热定形的方法,制作生物可降解滤器。2、对自行制作的BVCF进行体外测试,包括力学性能、可输送性能和捕获血栓性能及降解性能的测试。3、通过动物实验研究BVCF的可行性。选择实验小型猪12只。随机地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组,每组3只。前三组为实验组,利用导管将BVCF置入小型猪的下腔静脉。第四组不置入滤器,作为对照组。对每组动物分别注入2、5和8条血栓(长度2.5-3cm、直径3-5mm),监测动物的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经导管鞘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透视,观察滤器捕获血栓情况。血栓注入后1、6和12周,对实验动物行增强CT检查,观察下腔静脉滤器和肺动脉栓塞情况。每次影像检查后,处死一组实验动物。解剖并取出实验动物放置滤器的下腔静脉段,观察滤器的位置、形态、内膜包埋情况和表面血栓附着情况。取出实验动物的双肺,固定、染色、包埋、切片,行病理学分析,观察肺栓塞部位,并对肺栓塞进行分级,评价BVCF预防肺栓塞的效果。结果1、自行设计和制作了一种可降解的腔静脉滤器。该滤器有5-8个侧枝,通过牵拉中心线可以使侧枝扩张,使滤器固定在下腔静脉内。这些侧枝形成两道滤网,能够捕获流经滤器的血栓。2、对BVCF做体外测试,结果表明滤器两相对侧枝的径向支撑力约为1.6N;BVCF可以利用导管通过微创介入手术输送到下腔静脉;利用自行制作的体外实验装置进行血栓捕捉实验,结果显示该滤器能够捕获直径最小为3mm的血栓;体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一周浸泡,滤器易碎且易崩解。3、实验组动物均成功地置入BVCF。在血栓注入实验中,实验组动物均存活,术中2头实验小型猪出现轻度呼吸频率、心跳增快症状,其余实验组小型猪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呼吸困难、气急、呛咳等肺动脉栓塞症状;行下腔静脉造影及增强CT可见下腔静脉内滤器段团块状充盈缺损,提示滤器成功拦截了注入的血栓,2头出现症状小型猪行增强CT检查确诊发生周围性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其余实验组小型猪CT扫描未见明确的肺动脉栓塞征象。对照组注入血栓后,不同程度地出现呼吸频率加快、气促等症状,其中注入8条血栓的小型猪,在术后当天死亡,观察肺脏可见大片状楔形深红色区域,考虑为出血性梗死,切面可见肺组织栓塞部位点片状出血。组织切片结果显示,滤器植入术后1周后内膜部分覆盖BVCF侧枝,6周后内膜覆盖较为彻底,血管壁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2周获取的血管标本,血管壁结构正常,管腔通畅,滤器侧枝部分降解。结论1、本项目设计和制作了一种新的可降解腔静脉滤器。2、体外测试结果显示,这种中心线扩张的可降解滤器的径向支撑力接近于金属滤器,能够像金属滤器一样通过导管输送,并固定在血管内,且具有较高的血栓捕获率。3、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滤器能够有效地捕获注入下腔静脉的致命性血栓,防止肺栓塞的发生。可降解滤器存在的问题是:滤器的输送不如金属滤器方便,另外滤器降解速度需要加快。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存在很大方面的不足,针对此情况,在体育锻炼的活动当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已经
引言rn上海市奉贤区城市博物馆是坐落在上海市奉贤新城中心的“上海之鱼”湖区岛上的一座现代综合类馆舍.它的落成标志着奉贤新城的文化建筑达到了世界级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