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共晶铝硅合金因具有强度高、比重低、铸造性能优良、耐蚀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领域。然而,未经细化和变质的亚共晶铝硅合金,其组织中粗大α-Al晶粒降低了合金的强度和塑性,粗大的针片状共晶硅严重割裂铝基体,并在硅相的尖端和棱角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合金的力学性能降低。因此,研究亚共晶铝硅合金的晶粒细化和共晶硅变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发挥Al-Ti-C晶粒细化剂和Al-Sr共晶硅变质剂的优良性能并简化合金的熔炼工艺,课题组开发出一种Al-Ti-C-Sr细化剂。本文探索了Al-Ti-C-Sr细化剂的低温制备工艺,并采用正交试验对Al-Ti-C-Sr细化剂的成分和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根据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优方案制备了Al-3Ti-0.2C-5Sr细化剂,研究了细化剂的相组成、形貌以及分布,利用Al-3Ti-0.2C-5Sr细化剂对亚共晶铝硅合金进行细化和变质,并比较了其与Al-Ti-C和Al-Sr细化效果的差异;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Al-3Ti-0.2C-5Sr细化剂中Al-Ti-Sr三元相的形貌特征、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研究采用铸铁模具正常凝固和钢管模具慢速凝固对Al-Ti-Sr三元相形貌的影响,并探讨了Al-Ti-Sr三元相的形成机理:对最优方案制备出来的Al-3Ti-0.2C-5Sr细化剂进行挤压,研究了挤压工艺对Al-3Ti-0.2C-5Sr细化剂显微组织和细化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最优方案制备的Al-3Ti-0.2C-5Sr细化剂,其由α-Al、TiAl3相、TiC相、Al4Sr相、Al-Ti-Sr相组成,其中TiAl3相大部分呈细针片状,尺寸较小且分布均匀;TiC相数量较多且分布弥散,主要分布在Al-Ti-Sr相和TiAl3相周围及晶界处;Al4Sr大部分呈纤维状,少数呈针状,且尺寸较小;Al-Ti-Sr相数量较多。
添加1.0wt.%Al-3Ti-0.2C-5Sr细化剂对亚共晶铝硅合金进行细化,铝硅合金的宏观晶粒明显细化,平均晶粒尺寸由未细化时的1195μm减小到438μm,其二次枝晶臂间距由未细化时的23.15μm减小13.89μm,共晶硅由粗大的针片状转变为细小的纤维状和粒状。添加1.0wt.%Al-3Ti-0.2C和0.5wt.%Al-10Sr对亚共晶铝硅合金细化,细化后的平均晶粒尺寸为642μm,二次枝晶臂间距为18.52μm,共晶硅呈纤维状和粒状分布。因此,Al-3Ti-0.2C-5Sr细化剂较Al-3Ti-0.2C和Al-10Sr对亚共晶铝硅合金的晶粒和二次枝晶臂间距具有更好的细化效果,但二者对共晶硅的变质效果无明显差异。
Al-Ti-Sr三元相有两种形貌,即块状和包覆在TiAl3相周围的包覆状,扫描电镜的表面微区成分分析表明两者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为同一种Al-Ti-Sr相。由于Al-3Ti-0.2C-5Sr细化剂中TiAl3相、TiC相、Al4Sr相的结构均已被探明,只有Al-Ti-Sr三元相的结构尚未确定。采用透射电镜对Al-Ti-Sr相进行选区电子衍射,根据其标准菊池三角形主要带轴的电子衍射花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l-Ti-Sr三元相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晶格参数为a=1.52nm。
Al-Ti-Sr三元相通过包晶反应形成,其形核长大方式为:Al-Ti-Sr三元相依附在TiAl3相的表面形核,通过原子扩散消耗液相和TiAl3相形成包裹状Al-Ti-Sr相;过冷度较大时Al-Ti-Sr三元相可直接在液相中形核,并通过液相和TiAl3相的直接反应来形成块状Al-Ti-Sr相。凝固速度较慢时,包裹状Al-Ti-Sr相的尺寸增大,而中心的TiAl3相由于在包晶反应中被消耗而几乎完全消失;块状Al-Ti-Sr相的生长速度较快,其尺寸急剧长大。
Al-3Ti-0.2C-5Sr细化剂经挤压后,其组织中TiAl3和Al4Sr相的尺寸减小,TiC相在基体中的分布更均匀,Al-Ti-Sr三元相的尺寸减小且数量增多。分别采用未挤压和挤压态Al-3Ti-0.2C-5Sr细化剂对亚共晶铝硅合金细化,挤压态Al-3Ti-0.2C-5Sr细化剂具有更好的晶粒细化效果,但二者对二次枝晶臂间距的细化和共晶硅的变质效果无明显差异。这是由于挤压态Al-3Ti-0.2C-5Sr细化剂中TiC粒子的分布更加均匀弥散,可作为有效形核粒子的TiC粒子数量更多,因此具有较好的晶粒细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