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氮化铝负载PtZn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异丁烷脱氢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bin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价氮化物(典型如氮化硼和氮化铝)是著名的高温稳定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抗腐蚀能力和导热性能,在热驱动的多相催化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另外,独特的氮化物表面能够提供新型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模式,为替代传统氧化物载体制备负载型催化剂提供了新路径,也一直是催化基础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与其他共价氮化物不同,氮化铝表面Al-N键易在室温发生水解(Al N+2H2O→Al OOH+NH3),产生大量能够分散活性金属组分的铆接位点,有望解决氮化物载体化学惰性限制活性金属分散的痛点问题,为开发高分散高稳定金属催化剂提供新思路。本论文围绕低碳烃脱氢制烯烃应用背景,聚焦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反应,开展了氮化铝为基底的Pt合金催化剂合成和性能评价研究,结合球差电镜、X射线吸收谱、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揭示了催化剂微结构和反应性能之间的本征关联,阐述氮化铝载体对合金相的形成及对提升催化反应性能的促进效应。主要结果如下:首先,利用纳米氮化铝(n-Al N)为载体,实现了Pt物种的高分散和稳定固载。结合粉末XRD、氮气物理吸附、SEM测试、Zeta电势测量、质谱跟踪焙烧-还原过程等手段揭示了氮化铝自水解特性对Pt活性组分分散和固载的促进作用。结合异丁烷脱氢性能评价,考察了Zn助剂对Pt活性组分结构和催化脱氢活性的影响。优选的Pt Zn/n-Al N催化剂,在500℃,常压,WHSV=15.5 h-1,N2作为稀释气体的情况下,异丁烷初始转化率可达27.3%,对应异丁烯选择性为92.4%,4轮再生循环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再生稳定性。其次,利用原位XRD、球差电镜、同步辐射、CO-DRIFT等手段详细表征了Pt Zn/n-Al N催化剂的微结构,结果显示Pt Zn以接近2 nm低维纳米簇的形式赋存在n-Al N表面,精细结构接近于Pt3Zn1合金相,异丁烷脱氢反应后,该合金相逐步转变为Pt1Zn1合金相。而作为对比样的Pt Zn/γ-Al2O3催化剂中,Pt主要以Pt纳米簇和Pt1Zn1合金簇的形式共存。在500℃,常压,空速为15.5h-1,N2作为稀释气体的异丁烷脱氢测试条件下,比较两个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可知,Pt Zn/n-Al N催化剂显示出了超Pt Zn/γ-Al2O3催化剂两倍的异丁烷转化活性(5.5 vs 2.4s-1),Pt Zn/n-Al N催化剂上异丁烯选择性(92.4%)也较Pt Zn/γ-Al2O3催化剂高近6%。最后,基于本文对n-Al N特征的理解和Zn物种在其表面独特的分散能力,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负载量的Zn O/n-Al N催化剂,结合XRD、氮气物理吸附、催化脱氢测试等手段考察了Zn负载量对催化剂结构和异丁烷脱氢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非贵金属低碳烃脱氢催化剂提供研究积累。
其他文献
增材制造(3D打印)由于其高效性、快速性、适合于加工复杂零件等显著优势使其成为近几年国内外快速成形技术研究的重点。近几年3D打印技术的研发热点逐步向金属材料的3D打印技术转移,现场逐渐出现金属材料的打印设备。对于金属增材制造来说,粉末材料占有着统治性的地位;与此同时,粉末也是制约着整个金属3D打印发展的瓶颈。钛及其合金的用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航空航天的水平。TC4合金工作温度可达400℃,在航空航天
柔性并联机构兼具了柔性机构和并联机构两方面的特点,具有重量轻、操作速度快、负荷自重比高、能量利用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前景光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现已成为机构研究、应用领域的前沿课题。本文以东北大学实验室中的三并联多功能数控机床为对象,对其进行包括机床的动力学建模、动力分析、动态仿真、动态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等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的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并建立柔性三并联万向节动力
数控机床的动力学特性与其加工性能直接相关的,提高机床加工性能的首要方法是改善其与自身结构相关的动力学特性。对于不同加工对象和需求,相同机床反馈的动力学特性往往不同。因此针对特定加工工况下的机床,根据其加工响应和动态特性进行结构优化是提高加工性能最有效的方法。现有的模态分析方法对加工过程中的机床动态分析存在较大的误差,无法准确的辨识需要关注的模态参数;同时在工业大数据背景下,现有的研究对数据量的利用
因主要摩擦副为面接触、间隙密封,有利于解决海水黏度低、润滑性差等而引起的摩擦磨损和内泄漏等技术难题,柱塞式结构在海水泵中应用较多;但柱塞泵抗污染能力差、流量脉动较大、结构复杂、噪声大,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对体积重量、噪声有严格要求的场合以及污染严重的环境,也不利于向微小型方向发展。内啮合齿轮泵结构紧凑、体积小、流量脉动小、噪声水平低,有利于向微小型海水泵方向发展,能够满足某些领域的应用
轻量化技术一直是近十几年研究热点,涉及军工、航天、汽车等多个领域,研究和发展轻量化构件及其成形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零件进行结构优化或升级零件制造工艺是实现零件轻量化的重要手段。具有环形凹槽的厚壁筒形件,如活塞,广泛应用于汽车的传动系统中,传统的制造方法加工效率和材料利用率都很低且需要较大壁厚,不利于轻量化。旋压成形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近净成形技术,优点是成形力小、材料利用率高,成形效率高且产品
切削加工响应规律自学习旨在从数控机床日常加工所产生的数据中提炼、抽象响应信号(如切削力、主轴功率等)关于工况的模型。响应规律自学习对于实现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实际切削加工产生的数据不能直接用作响应规律的自学习,需要从中提取出样本数据,并实现样本数据的高效可靠存储与更新。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数控加工工艺系统响应规律自学习流程,并面向该流程提出了数据存储、样本提取与样本更新方案。
高熵非晶合金兼具非晶合金和高熵合金两类先进金属材料的特性,有望应用于航空航天、微机电系统等诸多领域。但这类材料的发展历程较短,目前对这类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不深入。本文以Ti Zr Hf Be Cu(Ni)高熵块体非晶合金(HE-BMG)为研究对象,选择经典锆基块体非晶合金(BMG)vit-1(Zr41.2Ti13.8Cu12.5Ni10Be22.5)做为对照,针对晶化行为、磨损行为和蠕变行为等服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提高数控机床的精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国内外学者就如何提高数控机床的精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对数控机床伺服跟踪误差和几何误差进行预补偿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提出将伺服跟踪误差和几何误差作为整体,采用迭代的方式对误差进行预补偿,设计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机床加工的精度。本文首先总结了伺服跟踪误差和几何误差的补偿在目前存在着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效果差的问题
铝合金结构件在航天中应用广泛,但是在太空中,结构件由于受到高低温循环作用,残余应力释放会导致结构件变形,此外残余应力较高的区域会成为应力腐蚀点,导致结构件开裂。所以,在航天领域大幅消除构件的残余应力显得非常必要。为了降低残余应力,传统工艺流程一般采用先成形后振动时效的方法,而低频振动辅助成形可以在成形过程中实现振动,这既能够有效缩短制造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够起到降低残余应力的作用。本研究采
随着化石能源的持续消耗,热浪、干旱、海平面上升等灾害性事件频现。为应对日益加剧的气候危机,“碳中和”规划已成全球共识,而以低碳或零碳的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制备大宗化学品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众多新兴的可再生资源中,生物质被认为是唯一的零碳能源。生物质,尤其是其平台分子的高值转化已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γ-戊内酯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润滑剂、增塑剂、油品添加剂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