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关于国内物价水平波动的传递效应进行的实证分析,是基于采集到的1994~2008年的国内各项经济指标的月度数据进行的。本文较之以往论文具突破性的地方在于:一、使用消费物价指数(CPI)、零售物价指数(RPI)和生产物价指数( PPI)三大物价指标综合衡量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二、首次引入了国际原油价格作为衡量国外冲击的替代变量;三、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恩格尔—格兰杰二步检验法、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别对上述的三个指标受到的传递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长期而言,消费物价指数(CPI)、零售物价指数(RPI)和生产物价指数(PPI)分别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国际原油价格(P)、国内生产总值(用工业增加值IVA替代)、国内货币供应量(M1)、国内利率(R)和国内股票市场价格(用上证综指S替代)是协整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的变动显著地影响了国内物价水平,其中消费物价指数(CPI)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弹性大于零售物价指数(RPI),生产物价指数(PPI)大于消费物价指数(CPI)。短期而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零售物价指数(RPI)的传导效应的自我修复功能最强,其次是消费物价指数(CPI),最后是生产物价指数(PPI)。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有着不同的传递效应,消费物价指数(CPI)和零售物价指数(RPI)关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传递效应分别是逐渐增加的态势。而对于生产物价指数(PPI)来说,则呈现先增后减的态势。故采用消费物价指数(CPI)和零售物价指数(RPI)这两个指标作为衡量物价的指标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