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驰骋欧洲战场的记者萧乾,曾以大量脍炙人口的通讯、特写等新闻报道引人瞩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文学作品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他的文学创作,前五年以小说为主,之后转向新闻道路,创作了众多特写、散文、杂文、回忆录、文学评论等作品,兼有部分译著。萧乾的作品,真诚坦荡,深邃警醒,读来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巴金将萧乾列为朋友中最有才华者之一。冰心也曾说:“像他这样的什么都能来一手的作家,在现代中国文坛上是罕见的。”萧乾的成长历程比较坎坷。他自幼丧父,与寡母寄人篱下,靠半工半读艰难求学。人生初期的一段体验给萧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艰辛曲折的早年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积蓄了能量,成为强大的推动力和丰富的源泉,时常不自觉地体现在字里行间,使其小说充满浓厚的自传色彩。主要体现在生活自传、性格自传、理想自传三个方面。小说中人物的选取、情节的设计、背景的安插、道具的布置、语言的运用,等等,无不留有作者幼时生活的痕迹。萧乾善良、天真、活泼、直率的性格,以及因童年生活多蹇而带来的敏感、自卑、忧郁,都在小说中有所影射。同时,他热爱祖国,关心同类,追求光明,揭露黑暗的理想,也通过小说得到尽情抒发。萧乾这种带有自传色彩的写作方式,使他在当时的作家群中独具风格。融入了自身体验的书写,使他充满抒情与宣泄的动力,创作精力充沛,笔下激情勃发;文风质朴清新,自然感人,努力真实地反映他所体验的那个社会与时代;常以平等的写作视角去描写人生,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关注身边的贫苦大众,展现人文关怀;文中心理描写丰富,将作者所感所思用细腻的笔触,通过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表达出来,推进了小说的抒情散文化;记者出身的萧乾对素材的选择敏感而准确,在挖掘深层的社会根源时,不矫饰、不夸张,小说具有浓厚的现实意义。加上文章精于构思,语言鲜活生动,令他较短时间内便得以在文坛崭露头角并占有一席之地。文学界对萧乾作品的研究,相对并不系统。以往文学史对萧乾涉及较少,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逐渐加大笔墨,开始进行专题论述,并有部分专集出版,萧乾的文学地位逐渐得到了应有的认可。本文以萧乾小说为研究对象,针对萧乾提倡的“伟大的作品在实质上多是自传的”这一观点,通过社会分析、作品叙事分析等方式,探讨作者如何在创作中对此进行实践,把自己的自传性经历融合到虚构的文本创作中,如何在这种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虚构叙述中表达自我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联系作者的思想和生平经历,从文本的结构和细节处出发,揭示小说中存在着浓厚的自传色彩,阐明萧乾的小说是如何构架、突破并发展,从而取得独特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