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在德国现代化的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进入20世纪50年代,煤炭工业由于自身的结构原因以及受到来自石油和进口煤炭的冲击,在1958年前后,鲁尔区的煤炭销量开始大幅下滑,整个工业出现衰退。在经历了大约十年的争论和研究之后,随着《煤炭工业调整法案》的通过和鲁尔煤炭集团的建立,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开始出现转机,同时也为全区产业重组创造了有利条件。除绪论外,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鲁尔区的区位特点,当地煤炭业的早期发展概况以及进入大工业生产时代后鲁尔区煤炭工业的两大特征(煤炭工业的集中和国家对煤炭工业的干预)。通过厘清鲁尔区煤炭工业发展的脉络,为之后对1958年煤炭危机的认识打下基础。第二章论述了1958年前后西德煤炭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初期政府所采取的临时救助措施。由于石油和进口煤炭的冲击,再加上自身结构等方面的原因,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出现了巨大危机。危机发生之初,政府通过改变煤炭政策的重点和目标以及采取限制性措施来对煤炭工业进行保守性扶持,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以鲁尔区为代表的煤炭工业的严峻形势。第三章分别叙述了民间和政府对改造鲁尔区煤炭工业所提出的意见和方案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论。随着危机的持续,鲁尔区煤炭企业代表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对此,政府则以席勒的“三阶段计划”等方案来作为回应。经过这些争论,鲁尔煤炭工业重组的蓝图逐步绘就,最终促成后来鲁尔集团的成立。第四章对《煤炭工业调整法案》的出台和鲁尔煤炭集团的建立进行了阐述。《煤炭工业调整法案》为鲁尔集团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依据,而鲁尔集团则成为一个由国家强力支持的私营煤炭集团。第五章分析了鲁尔集团成立初期的成效。鲁尔集团在成立初期由于受到之前各种负担的羁绊,并没有迅速扭亏为盈。随着1973年石油危机的爆发,鲁尔集团状况好转,为其日后走上多元化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最后在结语中总结了鲁尔煤炭工业重组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山西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