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扰方式下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与生境因子的关系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foonyun_117_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2005年对阿拉善荒漠不同干扰方式下植物生物量和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种的生物量进行时间动态的分析,应用PCA方法对种群的年均生物量进行分析,用典型相关的方法对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及其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生物量均匀性指数与植物群落参数、非生物因子(土壤和气象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探讨,并以植物群落参数和非生物因子(土壤和气象因子)作为自变量对啮齿动物群落各鼠种种群生物量相对比例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后用植物群落与非生物因子(土壤和气象因子)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Pearson)。结果表明:(1)各区灌木和草本地上生物量各年间存在明显差别,但较为一致的特点是7月是各区绝大多数灌木地上生物量最高的季节,10月是各区绝大多数草本地上生物量最高的季节。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均匀性指数的比较分析说明,不同干扰方式对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产生了明显不同的作用,特别是在过牧这种干扰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的生物量均匀性指数其4年的平均值均处于最低的水平。(2)2002年~2005年4年中在春、夏、秋3个季节中组成啮齿动物群落生物量的鼠种开垦区、禁牧区较为一致,轮牧区、过牧区变化较大,夏季表现最为明显。4年中各季节总生物量的平均值为:开垦区>过牧区>禁牧区>轮牧区。啮齿动物年均生物量组成上不同生境鼠种各不相同。(3)不同干扰方式下啮齿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间相互作用明显不同,开垦区和禁牧区主要是灌木植物与啮齿动物生物量多样性之间的相关作用较大,轮牧区和过牧区主要是草本植物与啮齿动物生物量均匀性相关作用较大,其中各鼠种相对生物量与植物群落相互作用表明黑线仓鼠在各种生境中均有与植物群落参数的显著作用。(4)各种干扰生境均存在土壤pH值与啮齿动物生物量多样性、生物量均匀性的相关作用;各种干扰生境均存在年平均气温与啮齿动物生物量多样性、生物量均匀性的相关作用。五趾跳鼠、三趾跳鼠相对生物量与土壤硬度、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性表现明显的干扰效应;五趾跳鼠、三趾跳鼠、子午沙鼠、小毛足鼠相对生物量与气象因子的相互作用干扰效应较为明显。(5)不同干扰方式下植物群落与非生物因子(土壤和气象因子)相关性较相似的特点是开垦区和轮牧区均存在草本生物量与全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轮牧区和过牧区都表现为草本盖度分别与全年极端高温、全年极端低温呈极显著负相关。
其他文献
用目前较好的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_S和K_S-9配制的杂交水稻,其产量尚不及三系杂交稻广优青和汕优63,但其谷秆比值和颖花退化率均比三系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有明显的优
在笔者看来,好的教育管理一定是善于制造“曲径”,让被管理者在“曲径”中体会“通幽”的乐趣,在“通幽”处感受到“曲径”的魅力,而这样的过程无疑是教育管理的艺术实现。在教育
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是一种新型的营养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生化稳定性及较高的生物学效价。氨基酸螯合物的传统合成方法是采用液相体系合成,其工艺周期长、废液污染多。利用微波
本研究通过饲养、消化、体外产气和瘤胃代谢试验,来评定豆秸营养价值并测定氨化和微生物处理对豆秸营养价值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发我省豆秸资源提供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试验分六
通过对黄淮麦区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的10个小麦品种的讨论,阐述了具有广泛适应性高产品种的共同特性,分析了这些品种系谱与遗传基础的特点,提出了系谱杂交育种方法,认为这10个小麦品种
本研究对影响牦牛种间杂交早期胚胎体外生产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探索,初步建立了牦牛种间杂交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体系,为探索异种配子受精的发育过程及犏牛受胎率低、流产率高
传统的胚胎移植中人们采用的是对供体进行超排处理,对受体进行同期处理后再对发情的受体逐个进行移植的程序。这样不仅发情鉴定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劳力而且对母畜要求有更高的
由于特殊的进化地位、独特的侵染方式,以及对人和重要经济动物的致病性等,微孢子虫被科研人员广泛研究和关注。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是最先被命名的一种微孢子虫,它
本试验是研究吡啶-2-羧酸铜的合成,化学结构的表征和某些生物学的功能,目的是减少猪饲料中铜的添加剂量和减少粪便中铜的排放,为开发安全、高效的铜源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内容分
鸡骨骼肌肌纤维生长发育规律与肉质性状密切相关,特别是肌纤维类型、直径和密度与肉品质有显著的关联。鸡肌纤维数量在胚胎期已经确定,在肌纤维生长发育过程中,Pax家族和MR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