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并物理治疗对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分析作用机理,并探讨该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1临床资料:将在我院2007年9月~2008年1月住院及门诊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病变的患者90例,且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达一个月以上。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3~76岁,平均(63.2±9.0)岁;糖尿病病程6~15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4个月~10年,平均(3.5±3.2)年。中药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5~73岁,平均(58.0±9.3)岁;糖尿病病程6~16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2.8个月~11年,平均(3.6±3.6)年。综合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7~74岁,平均(60.7±8.8)岁;糖尿病史6~17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3.8个月~10年,平均(3.6±3.5)年。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三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包括糖尿病知识教育、心理教育、适当运动、饮食治疗及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等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较理想水平(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弥可保片(日本卫材株式会社产)0.5m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丁咯地尔注射液(晋城海斯药业)10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周为1疗程,连用2疗程。中药组基础治疗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贵州拜特制药)10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两周为1疗程,连用2疗程。综合治疗组在中药组基础上联用物理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规格型号:Lympha Tron DL1200K),套筒束于双下肢,套筒分为12腔,预定压力120mmHg。第一腔充气达到预定压力→第二腔充气→第一腔放气,同时第三腔充气→如此继续……→直到最后一个腔达到预置压力,系统完成了一个工作周期→在设定的30分钟时间范围内,系统将会重复工作过程,每日两次治疗,两周为1疗程,连用2疗程。三组均30日后判定疗效,三组病例在治疗中均未应用其他扩血管药物。3疗效观察3.1中医证候疗效观察指标: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肢体麻木、疼痛、舌象和脉象等中医证候的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3.2神经系统体征:左右侧大拇趾振动觉、10g细丝触觉、背部针刺觉,左右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跟腱反射检查。治疗前、后各记录一次。3.3实验室相关检查:血流变学、血脂、神经传导速度,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各检查一次。4安全性观察4.1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初诊1周检查一次,4周后检查一次。凝血功能2周检查一次。4.2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治疗后有无不适感,并结合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检查观察本药有无毒副作用。5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计算。所有计量资料用(?)=±s(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结果:1三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比较:经1个月治疗后,三组主要症状和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综合治疗组症状和体征的总好转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三组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均有改善(P<0.01)。综合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的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与中药组,有显著差异(P<0.05)。3血液流变学三组治疗前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经t检验,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三组比较,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中药组和综合治疗组均可使TC、TG、LDL降低,HDL增高;综合治疗组与中药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丹参川芎嗪不仅能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地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总体疗效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改善循环制剂——丁咯地尔无显著性差异。而且对血脂有一定治疗作用。本研究还显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和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在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血流变等指标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丹参川芎嗪治疗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