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恶,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主要包括核心厌恶和道德厌恶。核心厌恶,也叫生理厌恶,是指由身体排泄物(如粪便)、呕吐物等引起的情绪;道德厌恶是指由违反社会道德或规范的行为引起的情绪。以往研究表明,个体处在核心厌恶情绪状态下,会更倾向于远离和回避周围的事物。但核心厌恶是对社会互动产生影响仍有待探究。建议采纳行为作为社会互动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个体参考他人建议并形成自己最终决策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接受或者拒绝他人的行为。本研究将主要探究核心厌恶情绪对建议采纳的作用。本研究由三个实验组成。实验一初步探讨核心厌恶对建议寻求和建议采纳的影响,实验二和实验三分别探究核心厌恶对建议采纳的影响是否会受建议质量和建议者道德水平的调节。具体地说,实验一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情绪(核心厌恶情绪、中性情绪),因变量为个体的建议寻求率与建议采纳率。实验使用图片法诱导情绪,使用硬币估计任务测量个体的建议寻求率和建议采纳程度。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初始估计阶段,被试完成初始估计,形成自己的初始决策;情绪启动阶段,被试观看图片观看图片;再估计阶段,被试首先选择是否寻求他人建议,若选择是,则收到他人建议并完成再估计。在情绪启动阶段,随机选取部分被试,采集观看图片前后的心率变化,作为核心厌恶情绪诱发的有效性指标。结果表明,相比被试观看图片前的静息状态,被试观看厌恶图片的心率显著降低;而中性组的被试观看图片前后的心率无显著变化,证明厌恶图片能够诱发个体的核心厌恶情绪。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中性组,核心厌恶组的被试在再估计阶段的建议寻求率更低、建议采纳程度也更低。实验二采用2(情绪:核心厌恶情绪、中性情绪)×2(建议质量:高、低)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自变量情绪为被试间变量,建议质量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建议采纳率,进一步探讨核心厌恶对建议采纳的影响效应是否会受到建议质量的调节。实验二通过让被试观看图片启动情绪,使用硬币估计任务测量建议采纳程度,通过告知被试建议者在硬币估计任务中初始估计阶段(形成自己估计值之前)的练习次数多和少,操纵建议者的建议质量。结果发现,情绪主效应显著,相比中性组,核心厌恶组的被试建议采纳程度更低;建议质量主效应显著,建议质量越高,个体的建议采纳程度更高。情绪和建议质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低建议质量的条件下,中性组和核心厌恶组的建议采纳程度无显著差异,但在高建议质量的条件下,核心厌恶组的建议采纳率显著小于中性组。核心厌恶组高、低建议质量条件下的建议采纳率差值显著小于中性组高、低建议质量条件下的建议采纳率差值。实验三采用2(情绪:核心厌恶情绪、中性情绪)×3(建议者道德水平:低、中、高)混合实验设计,情绪作为组间变量,建议者道德水平作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建议采纳程度,探讨核心厌恶对建议采纳的影响是否会受到建议者道德水平的调节。实验通过让被试观看视频启动情绪,使用硬币估计任务测量建议采纳程度,通过告知被试建议者朋友对建议者的道德评价操纵建议者的道德水平。结果表明,情绪主效应显著,核心厌恶降低了建议采纳水平;建议者道德水平主效应显著,建议者道德水平越高,个体越采纳对方的建议;情绪和道德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这说明建议者道德水平没有调节核心厌恶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建议者道德在中性情绪和核心厌恶情绪下对建议采纳发挥了同样的作用。综上,核心厌恶情绪作为一种由外界环境刺激引起的生理性情绪,会对社会互动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抑制建议采纳行为。并且这种效应会受到建议者能力的调节,但不受建议者道德水平的调节。这表明在核心厌恶状态下,个体对建议者不同特质的敏感性或关注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