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的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理论由Judah Folkman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首先提出,研究表明血管新生是实体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基础,肿瘤依赖从新生血管中获取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肿瘤中的微血管数量与几乎所有的实性肿瘤的预后均密切相关。 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的分子量为14200,最初从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T-29条件介质中分离出来,随后发现正常血清中也含有ANG,它是体外最强的血管生成因子。虽然它的生理特性、受体结合机制还未了解清楚,它在血管新生、尤其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不清。但已有证据表明抗ANG单克隆抗体可通过减少新生血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与ANG促进血管新生的理论相符。但ANG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和功能研究甚少。 本研究分别从体内、体外实验两方面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ANG表达后对食管癌TE-1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探讨RNA干扰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意义,为进一步开展临床应用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如下: 1.ANG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观察58例人食管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ANG的蛋白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食管癌组织中的微血管数量与ANG的表达成正比,二者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高ANG表达患者预后不良。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11例人食管癌组织和两株人食管癌细胞株TE-1、EC9706的ANG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食管癌细胞株TE-1、EC9706和食管癌组织中ANG mRNA表达在肿瘤组织比癌旁组织ANG mRNA表达量增高。结果说明,以ANG为靶点,阻断其信号传导途径治疗食管癌在理论上是成立的。 2.血管生成素靶向RNA干扰对体外培养的TE-1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本研究用腺病毒介导的Ang靶向RNA干扰抑制TE-1中ANG的表达。结果显示,Northern blot检测干扰后TE-1细胞ANG mRNA水平,结果提示RNA干扰组肿瘤细胞ANG mRNA水平明显下降,第3、4天达高峰。ELISA检测转染后肿瘤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的ANG蛋白,同样发现3天后细胞上清中ANG开始下降,第7天后降到最低点。结果说明RNA干扰通过下调内源性的ANG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表达和分泌ANG。 3.RNA干扰ANG沉默影响人食管癌细胞株TE-1的生物学特性的体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