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作为举世瞩目的农业大国,2001年底加入WTO后,农业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山东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和沿海经济大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山东发展外向型农业的优势是明显的,成果是显著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外向型农业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对山东外向型农业发展的现状、优劣势和机会威胁进行了分析,选取了10个反映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各地市外向型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区域分类,还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山东与沿海外向型农业较发达的六省市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从影响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四个因素方面提出了山东省外向型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外向型农业的研究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新形势下,随着我国外向型农业的蓬勃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对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山东省的外向型农业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二、外向型农业的涵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在我国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主要采取了“优势导向”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外贸龙头企业+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的组织模式。外向型农业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可分为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自然环境四个方面。三、山东在自然地理、农业资源、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方面具有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显著优势,1999年—2005年山东农产品出口连续七年全国第一,农业利用外资和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山东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区域之间不平衡,东西差距较大,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市,而西部的大多数地市发展水平较低。在与沿海外向型农业发展较发达的六省市进行比较时,山东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居第一位,但山东的部分人均指标和相对指标明显低于其他一些省市。五、山东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外部环境方面面临机遇和挑战,内部条件方面具有优势和劣势,在此形势下,山东应采取以下对策:政治法律方面,山东应继续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进一步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经济技术方面,山东应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村中介合作组织,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方面,进一步提高外向型农业主体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外向型农业人才培养,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自然环境方面,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防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