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绵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一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让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生活,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乡土文化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中,体现在学生的行为之中,它更为生动形象具体。这也是保持地方文化得以流传的一种基本形式和途径。所以,利用乡土文化教育推进德育是一件极具价值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忽视了乡土文化对德育的作用。为此,本文从作者所生活的地区——安徽省出发,阐释了乡土文化的内涵、载体和德育价值,并较为具体介绍了徽文化的特色文化——宗族文化和徽商文化,具体介绍了徽州宗族文化和徽商文化的产生原因和表现。论文还挖掘了宗族文化和徽商文化中道德教育的部分,具体分析了宗族和徽商实施道德教育的途径,总结概括了徽州宗族文化和徽商文化的核心道德追求,包括尊敬老人,勤俭节约,和睦乡邻,乐于助人,遵纪守法,团结意识,诚信精神,“徽骆驼”精神,社会责任感等。论文进一步从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角度阐释了徽文化如何贯穿在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之上,作者又提出了中学德育工作中运用乡土文化教育原则:丰富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具体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和整合性原则。着重指出了在中学德育工作中运用徽文化进行教育的策略包括校园文化的建设、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堂教学的渗透、教师自身乡土文化素养的提高以及批判地继承徽州文化。通过这些策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达到爱国爱家的品德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