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1.系统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系统梳理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总结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手工检索《针刺研究》、《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上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系统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系统梳理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总结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手工检索《针刺研究》、《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上海针灸杂志》。搜集近十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临床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合格文献。提取所有纳入文献中的样本量、诊断标准、干预措施、结局指标、不良反应、方法学特征等信息后进行安全性评价,根据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评价标准评估文献偏倚风险,并用Review Manager 5.4.1软件对临床疗效实行Meta分析。由两名研究员二次筛选上述纳入文献,去除无明确针灸处方文献。对二次纳入文献提取选用腧穴、腧穴归经、腧穴所属部位等信息后进行描述性分析。分别采用IMB SPSS Statistics 25.0和IMB SPSS Modeler 18.0作为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工具,分析、总结选穴规律并得出结论。结果:1.文献质量与安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48篇相关文献,评价为高偏倚风险的3篇;其余45篇文献均评价为偏倚风险不确定。安全性评价显示,有1篇文献表明未出现不良反应;41篇文献未记载是否出现不良反应;6篇文献明确记录不良反应,试验组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或不良反应较轻,对照组出现头晕、乏力等严重不良反应。2.Meta分析结果:(1)对临床有效率的影响:针刺疗效高于西药:合并效应量M-H OR=3.63,95%CI[2.85,4.62],(Z=10.48,P<0.00001),OR>1,与等效线不相交;针刺疗效高于中药:合并效应量M-H OR=3.53,95%CI[1.77,7.05],(Z=3.58,P=0.0003);电针疗效高于西药:合并效应量M-H OR=2.46,95%CI[1.51,4.01],(Z=3.61,P=0.0003);艾灸疗效高于药物:合并效应量M-H OR=3.62,95%CI[1.62,8.10],(Z=3.14,P=0.002)。(2)对PSQI评分的影响:针刺对照西药治疗在改善PSQI评分方面可能存在优势:合并效应量MD=-2.96,95%CI[-3.88,-2.05],(Z=6.36,P<0.00001),森林图示效应量落在试验组,不相交于等效线;电针对照西药治疗在改善PSQI评分方面可能存在优势:合并效应量MD=-3.01,95%C I[-5.42,-0.61],(Z=2.46,P=0.01),森林图示效应量落在试验组,不相交于等效线。3.选穴规律统计分析结果:二次筛选后纳入43篇文献,共43份针灸处方,61个腧穴。使用率最高的穴为百会,其次为安眠和神门,督脉为使用频率最高经络,针刺频率最高部位为头面颈项部,使用频次最高的特殊穴为五输穴。聚类分析结果:聚成四类时,心俞单独为一类,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印堂、照海、申脉、中脘、气海、神庭、内关为第二类,四神聪和安眠为第三类,神门和百会为第四类。关联性分析结果:照海和申脉、气海和中脘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相关度较高的腧穴组支持度最高为申脉→照海,照海→申脉。结论:1.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确切,与药物治疗相比临床有效率更高。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不良反应较少,比药物治疗更具安全性。2.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以百会、安眠、神门、四神聪、内关穴为主,治疗部位以头面颈项部为主,经络以督脉为主。申脉与照海穴常配合使用治疗原发性失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刺“腰痛穴”与常规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疗效差异,进一步探索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最优解决方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手指拘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穴取腰痛穴;对照组:穴取八邪、合谷,两组均行平补平泻手法,均留针50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以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量表(MA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手指痉挛程度的改变;简化
目的:探讨顶颞前斜线扬刺联合齐刺廉泉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有效性。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提供行之有效得治疗办法。方法:纳入56例符合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标准的受试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样本数28例。治疗组给予顶颞前斜线扬刺联合齐刺廉泉穴治疗。对照组给予顶颞前斜线联合廉泉穴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连续医治6天,研究周期共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版ABC量表、CFCP量表、NIHSS量表
目的:观察对比调神通经止痛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论证调神通经止痛针刺法治疗CSR的优效性。方法:将60例CSR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调神通经止痛针刺法,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法。治疗组选取百会、左神聪、右神聪、颈夹脊(双)、天柱(双)、大椎、手三里(双)、合谷(双)、中渚(双)、后溪(双)以及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选取颈夹脊
目的:观察芒针结合常规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入选时间为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 0例。对照组采用毫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芒针针刺大杼并向天柱方向透刺治疗。两组每日均进行1次治疗,每次治疗3 0分钟,6天为1个疗程,针刺1个疗程后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指标为简式McGill疼痛询问简表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文献进行针灸选穴、经络选择、治疗效果的归纳总结和统计学分析,探讨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方法论提供更多有益的医学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F)、Web of Science、Pub Med、Cochra
目的:通过针刺双侧面部代表区结合常规针刺对于治疗恢复期面神经炎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探讨针刺双侧面部代表区结合常规针刺治疗恢复期面神经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5例,将患者按照首次接诊的时间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示法分为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治疗组。对照组Ⅰ采用常规针刺法,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中的面瘫的治疗方法,取阳白、四白、太阳、下关、迎香、颧
目的:观察电子捻针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疗效及对其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基础药物、康复和针刺治疗。治疗组头针取百会穴、患肢对侧顶颞前斜线上1/5段、顶颞前斜线中2/5段,上3穴得气后配以电子捻针仪捻转治疗,频率200转/min,持续时间为3min;取患侧清冷渊穴、秉风穴、八邪穴、外关
目的:对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6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治疗组(疏肝调神针刺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31例。治疗组选穴:百会、神聪(左右)、头维、印堂、太阳、风池、水沟、膻中、内关、神门、肝俞及四关穴,使用疏肝调神针刺法。对照组选穴:百会、印堂、膻中、内关、神门、太冲、期门、肝俞,使用常规针刺法。两组方案均1日治疗1次
目的:观察经验穴“五关”刺络放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中风后手指拘挛性瘫痪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试验过程中,7例病例剔除或脱落,最终结果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6例完成本试验。2.治疗组给予经验穴“五关”刺络放血联合常规康复方法治疗,经验穴“五关”刺络放血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周日休息,常规康复治疗每日
目的:通过对原络配穴法结合情感区治疗中风后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探寻一种临床上治疗中风后焦虑障碍的新思路。方法:将入组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卒中后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同时两组患者均口服抗焦虑药物赛乐特(盐酸帕罗西汀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一日一次,一次10mg,4日后改服每次20mg,每日一次,共4周)。对照组采用单纯情感区针刺法,治疗组在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