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立医院在保基本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由于公立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加快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不仅关系到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更深层次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为此,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近些年来的改革实践中,公立医院改革虽然进行过众多探索并且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尚未明显改善。这就要求从顶层结构设计高度重新审视公立医院改革,不能奢望简单地通过增加政府投入解决所有问题,需要从内外两个层面采取相应措施,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真正鼓励和包容非公医疗机构的发展,发挥公立医院的主导而不是主体作用,形成多元混合医疗服务供应模式。相对于综合性公立医院,一些专科公立医院,尤其是与精神健康紧密相关的公立医院,其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就更加重要。这是因为:作为精神专科医院,不仅要应对普通综合性公立医院面对的普遍性医疗卫生问题,还要应对特殊的环境因素。如果说普通综合医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可以被定义为准公共品甚至私人物品,健康问题可能影响的是患者家庭等小范围问题,医患问题的症结在于患者付费能力和诊断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等方面,救治精神专科患者的正的外部性更加显著,并且精神疾病患者大多属于低收入群体,单纯依靠他们自身力量难以完成医疗过程。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科卫生服务需求有增多的趋势,公立精神科医院将会承受更大压力。从我省的情况看,精神专科医院呈现多部门办医格局,但并未被社会了解,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和摩擦问题时有出现。公立医院改革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绩效,其中医院管理层,甚至可以放大到所有医务人员,对其业绩进行有效的激励,行为进行有效约束,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医院改革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不同经济性质的组织,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制度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各利益攸关方的切身利益。应该说,关于医院以及医务人员,人们更多从道德等非经济性激励约束考察较多,很少触及公立医院管理层和医务人员的业绩和激励制度设计。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甚至于整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存在的最大缺陷,甚至于导致各方的强烈不满,成为看病难看病贵矛头指向,关键在于以往采取的是非科学的激励约束。政府没有投入,缺乏第三方付费机构的参与,医院运行成本单纯依靠诊断治疗和药品销售,不可避免出现成本过度增长的问题。以往我国公立医院采取的是一种偏行政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尽管事实上采取的是一种委托代理的两权分离运营模式,但由于管办合一,卫生管理部门对医院的评价指标存在缺陷。随着管办分开和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制度模式的确立,两权分离体制下公立医院的治理结构如果不考虑其营利性特点,和普通的企业组织的激励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我国新医改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新型的独立法人的医院,与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相对应的,就出现了公立医院的委托代理问题,和包括其他营利性组织一样,如何对经理层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就成为公立医院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显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