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中医药对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治疗的证候与用药规律,以期为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与支持。方法:检索查阅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系统中肿瘤科与血液科病例,收集整理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涉及化学药物治疗后产生骨髓抑制的肿瘤病人病例信息。利用Excel 2013软件建立化疗后骨髓抑制数据收集表,将证候信息录入化疗后骨髓抑制数据收集表,剔除未给出明确证候、药物信息或其他基本采集信息不全的病案。进一步分类录入经筛选后的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中医药证治信息并建立相应数据库。以《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第二版)》、《中医诊断学(第五版)》、《中医内科学(十二五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中药大辞典》等为标准加以数据信息规范化处理。以R语言软件运用为主,对证治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成果:收集整理后共得有效病案772个,其中肺癌患者的发病率最高,分型多见为骨髓抑制Ⅰ度与Ⅱ度。得出高频化疗药物40个,化疗方案20个,使用最多的化疗药物为顺铂,达到237次,化疗方案频次最高的为DP方案(多西紫杉醇与顺铂),达79次。统计高频症状为34个,舌象与脉象各12个,其中症状出现频次最高的为眠差,达到199次;舌象出现频次最高的为白苔,达到505次,频率为18.44%;脉象出现频次最高的为细脉,达到427次,频率为31.79%。运用因子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进一步得出10个症状公因子,44条证候关联规则。经录入772首方剂,涉及中药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五位分别为甘草(569次)、茯苓(464次)、党参(395次)、白术(371次)与半夏(281次)。药类主要归属于补虚药(补阴药、补阳药、补血药、补气药)、清热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与清热燥湿药等)、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与理气药等。药性以平、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三者居前。药物归经中以归属肺、肝、胃、肾与心脾经较为多见。用药部位使用最多的前三者为根、茎与根茎。由关联规则分析得出33条药对与药组关联规则,经聚类分析共得到7个药物聚类方。结论: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产生,主要与运用铂类为主的化疗药物对肿瘤进行杀伤性治疗的过程中,对机体正气产生耗损以致出现证型以虚证为主,兼见偏实证型与虚实夹杂证。虚证有肺脾气虚、气血两虚、肝肾两虚等;偏实证型有痰瘀互结、痰湿内停与痰热阻肺等;虚实夹杂证有肝郁脾虚、脾虚湿阻、阴虚火旺等。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治疗以补虚扶正为主,兼以祛邪。虚则补之,益气补虚、补气养血等;实则泻之,攻邪等针对病邪运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化痰等治法。同时,运用消食理气、解表化湿、平肝安神、温阳固里等相关治法配合使用。中药药物应用频次最高的前五依次为甘草、茯苓、党参、白术与半夏。药类以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达28.53%,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等。药性以平、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三者居前。药物归经中多归属肺、肝、胃经与肾经等,用药部位多为植物类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