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中南部浮游动物和黄、东海典型肉食性鱼类生化成分及能值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eet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游动物既是浮游植物的摄食者,又是鱼类、虾和贝类的饵料基础,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动物是食物链/食物网中重要的中间环节,是对能、物流起调控作用的关键功能群,作为次级生产力在食物链/网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重要的饵料生物研究不同粒径的浮游动物的水分、脂肪、能值和C/N比值等生化因子的季节变化和地理差异对于了解其在生态体统中自身的能量分配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黄鲛鲸(Lophius litulon)和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是黄海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在海洋生态系统营养级中处于顶层。本文通过测定顶级捕食者和次级生产者的生化成分及能值,分析研究海洋食物网中两个典型营养级生物营养质量的时空分布状况。 根据黄海水产研究所“北斗”号海洋科学调查船于2006年10月、12月,2007年1月、3月、8月和2008年1月的六个航次在黄海中南部利用浮游动物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测定了不同粒径浮游动物的水分含量、能值、脂肪含量及C/N比值,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随不同海区和季节的变化。鱼类样品是在2005年4月~2008年1月期间“北斗”号在黄、东海水域(26°00-37v30N,121°00-125°00E)进行渔业资源调查底拖网所捕获的。根据不同体长范围分析其能值、脂肪含量以及随不同海区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带鱼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和能值都具有显著的地理差异(p<0.01)。黄鲛鲸和细纹狮子鱼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和能值都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p<0.05)。浮游动物的能值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p<0.01);C/N比值在粒径大于4mm浮游动物中明显比粒径范围在4mm-900μm和范围在900μm-500μm功能群高。 带鱼、黄鲛鲸、细纹狮子鱼和浮游动物的脂肪含量和能值随水分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带鱼的水分含量与脂肪含量、能值在各季中均具显著负线性关系,脂肪含量与能值具显著的正线性关系;黄鲛鲸的水分含量与脂肪含量、能值在各季中均具显著负线性关系;细纹狮子鱼的水分含量与能值在各季中均具显著负线性关系;浮游动物的水分含量与能值在各季中均具显著负线性关系。 在生殖季节,由于食性发生转变,带鱼和细纹狮子鱼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及能值在不同体长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脂肪含量与其摄食、性腺发育和洄游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生活水域、摄食、生殖、洄游等都是影响鱼类生化成分和能值关系的因素,而不同粒径的浮游动物的能值、脂肪含量与C/N比值无显著差异存在。
其他文献
在为期60天的瓦氏黄颡鱼生长实验中,每天定使用四种不同形式超声波对鱼体进行辐照。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受频率23KHz,声强400mW/cm。的连续3分钟的超声波辐射的鱼体平均体重增长最
本论文首先运用RACE方法克隆得到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垂体糖蛋白激素α亚基(PGPHα)cDNA全长,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的方法
近年来,江苏省养殖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carpio♂)不断发生大规模的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尽快查清引起异育银鲫发病的原因,找到防
对生活在极端寒冷下的鱼类而言,如何避免受到寒冷环境的伤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南极Notothenioids鱼类之所以能在南极极端寒冷的环境下生存,并成为南极海域主要的鱼类物
采用添加20%小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对乌龟(Chinemys reevsii Gray)心组织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结果显示:迁出的细胞从形态上划分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悬浮的血细胞、贴壁的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