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位导演,众人对他的作品及本人的的评价总是冰火两重天,要么极度追捧,要么不屑一顾,这就是被好莱坞电影人称为“鬼才导演”的蒂姆·波顿Tim Burton。在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满着浓浓的哥特元素,使得一提到这一类型的电影,人们想到的首选代表一定是波顿。尽管哥特风格常见于蒂姆·波顿的影像内部,但我们又不能将他的作品简单标榜为“类型电影”,而“作者电影”的殊荣对于一向特立独行的波顿来说,又似乎太中规中矩:不仅仅因为他的电影表现形式多样,故事片、动画片、传记片、音乐片等等皆有涉足;也不仅仅因为他的电影在哥特题材基础上加进了丰富的情感元素,亲情、友情、爱情;更不仅仅因为他的电影风格形式多样,奇幻、恐怖、惊悚、怪诞、浪漫等元素杂糅一体;也许还不仅仅因为他的电影总是在技术领域做着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停格动画、立体电影、电脑特效等等。这些不仅仅,若单一列举,也许只停留于电影表面,但综合起来,就形成了波顿本人独特的影像风格与影像思维,使得熟悉他电影的人,一看即知这就是蒂姆·波顿的电影。可以说,“类型电影”的风格和“作者电影”的精神都存在于他的电影中,使得在其影像内部有这样两种倾向:“作者电影”类型化和“类型电影”作者化,而它的导演——蒂姆·波顿,也就成为了作者电影与类型电影的诠释者。用孤独表现温情,用怪诞表现智慧,用死亡表现生命,同一部电影,对于其意义的理解总是多重的,人们在观看画面叙事机制和影像风格的同时,总是会在画面外提出对于生命和灵魂的质问。蒂姆·波顿的电影正如他所营造的奇特影像世界一样,可以让观看的人暂时逃离现实而进入他搭建的幻想空间——一座心灵的城堡,在这座城堡内,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寻求到关于生命与灵魂的答案。用孩童般的奇思妙想,描绘五彩斑斓的世界;又用一种怪诞的影像风格书写恐怖与死亡,给悲剧赋予一种特有的灵性与美感,揭示孤独的同时又慰藉着人们的心灵。本论文将通过蒂姆·波顿的代表作品,结合“作者电影”和“类型电影”的各自特征,通过文化背景介绍、视听风格读解及精神意义阐释,在了解导演本人的成长过程、生活经历等个人世界的基础上,更好地去挖掘波顿电影中所呈现出的美与爱。在此研究中,大胆提出个人的独特见解,并借电影艺术理论和波顿电影的影像内涵将见解提炼为“作者电影类型化”和“类型电影作者化”两个论题并加以论证,本着以影像画面为切入点、以风格特征为脉络、以心理认知为目的,概括蒂姆·波顿电影的内在意义:对生命的崇敬、对死亡的敬畏。为此本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与研究:(1)通过对代表影片的具体读解分析蒂姆·波顿的创作风格(2)从艺术角度挖掘蒂姆·波顿作品的“作者电影类型化”特质;(3)从艺术角度分析蒂姆·波顿电影的“类型电影作者化”风格。之所以研究蒂姆·波顿的电影,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题,是希望以此论文表达我对波顿电影的喜爱之情及对导演本人的崇敬。国内对于这位鬼才导演的报道大都来自商业票房和个人新闻,而对于其电影的研究也较为零散,皆是在影像本体上总结个人风格特色,而非系统梳理其文化影响、视听语言及导演想通过镜头传递出的个人认知。所以极力想借此研究契机,让更多的人能真正了解并喜欢蒂姆·波顿的电影作品。“类型电影”偏重于商业化,“作者电影”倾向于艺术性,而将两者综合于一位独具个人特色的导演身上,难度确实不小;提出“作者电影类型化”和“类型电影作者化”的论题并合理论证,挑战也确实很大。但蒂姆·波顿对电影倾注的心血及对个人风格的坚守,让每个喜欢他电影的人都为这份执着而感动,好莱坞只有一个蒂姆·波顿,知难而不惧,将学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从高深的学术理论和繁杂的电影资料中抽丝剥茧,此时的我有着最纯粹的愿望:通过自己的论文表现一个立于我心中的蒂姆·波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