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用智慧书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在追求文明多样性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诞生了。它是一种与特定时代相联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性的文化现象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更是人类情感、愿望和要求的载体。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明和人类思想变化的轨迹。
本文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缘起和发展为背景、以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为研究的理论基准和逻辑起点,探讨档案馆如何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
本文共分为五章,以下为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介绍了选题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逻辑框架、创新点、主要内容等,着力对当前档案学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概念、档案馆的角色定位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理论综述。
第二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内涵、分类进行了梳理,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的现状。
第三章着力探讨了如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普查”和“收集”的工作。详细介绍了国外普查的成功经验和国内普查开展的现状,并对如何开展该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数据库的建设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四章主要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名录体系、强化法律环节、以及加强文献保存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实体保护”和“信息保存”。
第五章论述了在档案馆对档案实体进行多重保护的基础上,更应当着力加强对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文化信息及文明的传承、开发以及对文明成果的宣传和弘扬。
最后,作者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强调档案馆应当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建设的过程为契机,突破其原有的只注重保存,“自然和人类历史见证物”的视角,而转向更多的关注“平民档案”、关注“民生话语”,关注不同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的群体所面临的文化问题的解决,将与人们的生活和生存密切相关的“民生文化”作为当前档案馆保护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