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臼坨凸起中段明化镇组极浅水三角洲特征及构造耦合分析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xqdy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臼坨凸起是渤海海域最有利的含油气聚集区之一。90年代石臼坨凸起古近系Q32-6等大型油气田的发现,揭开了石臼坨凸起浅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序幕。随着2011年研究区勘探发现Q33-2、Q33-3构造-岩性油气藏,三级地质储量合计约4900万方,进一步证实了该区构造-岩性油气藏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目前该区浅层明化镇组还有多个未钻有利构造-岩性目标,石油的潜在资源量达到1亿多方。本论文以现代石油地质学、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以及构造地质学等理论方法为指导,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结合,对渤海湾石臼坨凸起中段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开展层序—沉积体系综合分析,总结了各层序单元砂体展布与构造的耦合关系。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及进展:在井-震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利用准层序的结构、地震剖面上进积退积的转变以及上超面和加积面转变等层序叠加样式进行明下段坳陷型湖盆的层序划分,结合干湿度古生物曲线和GR曲线和fischer图版确定湖平面的变化,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以及古生物分析,粒度分析和薄片鉴定等方法,在界面识别的划分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旋回地层学和经典的层序地层学,将石臼坨凸起明下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三个体系域,五个四级层序。在层序格架内,通过所用分析资料以及岩石的剖面组合、沉积构造、古生物特征等,判定明下段整体为极浅水三角洲沉积,存在两种相模式:分别为枝状分支河道型极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和朵状分流砂坝型极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并在三角洲平原中划分出水上平原和水下平原。其中低位域时期着重发展极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展布方位为北西—南东,在北西—南东方向较连续。而晚期高位体系域时期,受沉积作用的影响,古地貌为南西高北东低,物源主要来自南西方向,由南西方向至北东方向,沉积相带由极浅水三角洲平原逐步过渡至极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展布方位是南西—北东方向,于南西—北东方向较为连续。最后,通过砂体展布和断裂活动的耦合分析,在宏观的物源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浅水三角洲的预测模式,在模式指导下结合地球物理属性,综合预测了各层序内砂体的展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构造对地貌、层序、砂体的控制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中心理护理和造口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86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
随着国内的经济逐渐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逐渐提高,政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高度重视.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中的主要组成.随着医学、公共卫生预防以及护理学在逐渐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得到解决与治疗,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升.除了手术外,护理质量也关系着治疗的效果.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及时了解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