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运动对中年人积极情绪影响的研究——以石家庄市太极拳习练者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boy2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人们在享受优越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社会压力也使人们的身心健康肩负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年人群是社会脊梁和中坚力量,他们在肩负着家庭、事业、社会方方面面责任的同时,其生理机能也在日渐衰退,若自我健康防护意识薄弱、健身运动有限,这更会引发身心健康危机。增强中年人群运动健康意识已成为目前我国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被誉为东方“哲拳”、“未来体育一束新光”的太极拳运动,顺应现代人健身调心的需求,在中年人群中越来越受到青睐。本研究试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太极拳运动对中年人积极情绪的影响及传统运动项目的新时代积极意义。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其中,问卷调查法中问卷调查300名中年太极拳练拳者,把握太极拳习练者的基本现状,分析太极拳运动对中年人积极情绪的影响,即太极拳习练者的积极情绪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练拳年限、每周练拳频数、练拳方式、练拳时间、练拳时长与习拳者的积极情绪有密切联系;访谈部分:结合研究目的以及被试意愿进行方便取样,采用访谈法对4名习拳者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练拳与积极情绪的主观变化关系。  研究发现,练拳1-2年的运动个体积极情绪水平较高;每周练拳4-7次左右的运动个体积极情绪水平可达到更高状态;选择自由结组和单练两种方式相结合的运动个体比单一选择自由结组或单练的运动个体积极情绪水平更高;早上练拳习惯的运动个体积极情绪水平更高;每天练拳60分钟左右的个体积极情绪水平更高。  本研究结论如下:  (1)中年练拳者整体积极情绪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中年练拳者的积极情绪同人口学变量因素无明显相关。  (3)中年练拳者的练拳年限、每周练拳频数、练拳方式、练拳时间、练拳时长同积极情绪有密切关系。
其他文献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竞技体育水平差异较大,科学地了解和认识这些差异对于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指导意义。全运会成绩作为衡量竞技体育
社会两难问题,尤其那些由于人口过多、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引起的两难问题引起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等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两难研究的主题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
水泵的运行扬程变化幅度大是很常见的 ,大型泵站目前普遍采用的变角调节使能量大量浪费。阐述了大型水泵调速运行的特点和变频调速技术 ,并以实例表明大型泵站变频调速运行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