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制度变迁与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层面,对非正式制度与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文章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义利观、宗族观进行纵向梳理和总结,得出在中国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治地位价值观的是一种集体主义价值观,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分别以中西方工业化过程中制度变迁方式、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及相异地区经济发展路径为例,分析在这些情况下,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制度所起的作用,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全文分为上、下两篇,共六章。上篇着重于理论分析和总结,下篇着重对历史史实进行分析及对上篇理论进行实证检验。文章的研究思想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制度及非正式制度理论述评。这章首先根据理论分析的需要对有关该文所涉及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总结,再具体分析非正式制度的内涵、特征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后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实质进行剖析,并从中梳理出其中最重要的两种观念--义利观与宗族观,将此作为下文分析的基础。 第二章和第三章,义利观、宗族观及其在经济中的体现。义利观和宗族观是中国非正式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对中国从古至今义利观和宗族观的内容和变迁历程进行总结,探讨近现代引起这些观念变动的原因,对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存在意义、所起作用及对现代经济的启示进行了分析。据此得出在中国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价值观是一种集体主义价值观,并对这种价值观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第四章,非正式制度与中西方制度变迁方式的差异,重点研究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地区,非正式制度差异对制度变迁的影响。这章首先提出实现工业化必须具备的非正式制度准备,之后以此为依据对中西实现工业化中的价值观、劳动观、法治观进行了对比总结,最后分析在中西不同工业化道路形成的过程中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及所起的作用。 第五章,近代非正式制度与地区经济发展——以津、沪为例,主要研究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经济水平相近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的差别。在近代,津、沪均为经济发达地区,但二者因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特色,形成了相异的非正式制度,从而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本章首先介绍两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非正式制度的特点,之后从移民城市和政府对两地控制程度的不同两方面分析意识形态差别的成因,并由此解析两地形成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所在。 第六章,当代东西部发展路径差异与非正式制度关系探析,主要研究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地区,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路径的影响。从近代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地区由于诸多原因,经济发展差距日益增大。这章首先考察了东西部差距形成的历史原因,之后分析了东西部地区目前在非正式制度上的差别,提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 该文在以下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 一是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以义利观、宗族观的变化为主线,分析了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了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中非正式制度变迁的分析框架,是经济史研究中的新视角、新领域。 二是从儒家思想的众多内容中分离出对经济影响最大的义利观、宗族观,并对其从古至今的变迁历程进行了总结,针对每种观念在经济中的作用,将其进行综合,提出在中国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是一种集体主义价值观,以此为线索,对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 三是分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地区、文化背景相同而经济发展相近或相异的地区三种情况具体讨论由此所产生的不同非正式制度,及在这种非正式制度下形成不同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路径,由此看出经济发展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及非正式制度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我国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产业集群依靠内部联系网络,有力推动了当地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
阐述了玫瑰型香精发展的历史沿革,分析了玫瑰油的香成分,说明常用的玫瑰香型香精的品种及其配方,指出了玫瑰型香精发展的最新动向.
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机遇。欧元区各成员国拥有共同货币和共同的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它被赋予相当强的独立性,并以价格稳定为其首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发展,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