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国初期重大技术项目引进的个案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u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技术观是国家对技术的认识、看法,制定决策的条件和依据。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尤其是在建国初期,国家技术观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对技术的理解,这种理解又对企业的生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择哈尔滨锅炉厂(现名为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这个“156项工程”中的重点建设项目,研究企业在由仿制生产向自主设计转化过程中,包括厂长、工程技术人员和普通工人等各类人员是如何看待技术和生产发展的,以及他们的看法和当时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建国初期的技术引进与1980年代的技术引进加以比较,探讨有关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自主设计与技术引进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以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作为案例,对影响企业间科技人才柔性流动的知识流动进行研究,认为新竹的人才柔性流动分为三个阶段,即筹备阶段、推进阶段和扩展阶段,这和其人才柔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从现实、实践出发解答时代课题,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并注重于改变现存世界的新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对人类历史上优秀思想成果,特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