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针对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中几个突出的重点问题,按照道路运输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三阶段”目标,结合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的实际,运用交通经济学、运筹学、系统工程学和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并采用数学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每个问题中重点对道路货物运输的本质特性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科学性理论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 1.道路货物运输现状研究。综合分析研究了与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相关的公路、车辆、运输结构、制度、政策、运输组织等方面的现状,指出了制约我国道路运输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有效供给量不足、路网层次结构不尽合理、路网技术等级偏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奔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作为网络节点的道路货运站场建设滞后,功能不适应发展需要;原有的站场功能单一,设施简陋,公路主枢纽的建设速度有待于提高。货运车辆以中型普通敞篷货车为主,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集装箱等各类特种专用汽车所占比重低;老旧车辆多,约占总车辆的25%,车辆役龄老化;低效率运输还大量存在,拖拉机和农用机动车甚至人畜力车还在参与营业性运输;道路运输系统滞后于道路基础设施的发展,在道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的情况下道路运输的效率与效益没有明显的提高;道路货物运输企业“散、弱”,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弱;运输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技术落后;缺乏道路运输法律,致使道路货运市场混乱等。 2.道路货物运输企业问题研究。针对我国道路运输企业“散、弱”问题,通过研究日本道路货物运输的情况,给出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发展“营业性”专业化运输企业,有利于规范道路货物运输市场,增强道路运输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公益事业和现代物流发展;利用加税限制“非营业性”运输,使“非营业性”运输“无利可图”,打破企业“小而全”、“大而全”的经营理念,改变企业经营模式的结论。 3.国民经济与道路货物运输关系的系统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国民生产总值与道路货物运输之间的关系,掌握道路货物运输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地位。利用运输经济学等理论,得出了我国的货运强度远远大于发达国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货运强度将下降,与发达因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的结论。另外,本文还研究分析了日本战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与道路货物运输的情况,得出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与道路货物运输量的变化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国民经济的发展促使道路货物运输量向增加方向移动,两者间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发展速度相呼应,存在着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对稳定的变化规律和比例关系。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完成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虽然国民经济在总体上是保持持续增长,但货物运输量不随其增加而增加,有时还可能减少,两者之间不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本文还分析研究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与道路货物运输的关系。最后,分析研究了我国加入WTO后,道路货物运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现代物流与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研究。通过日本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与发展的问题,分析研究了我国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变与发展的问题,给出引入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和竞争机制是发展必经之路的结论。 5.道路货物运输地区差异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发展战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道路运输事业发展迅速,并正在由东向中部乃至部分西部地区延伸。然而东、中、西部地区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提出了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分别研究的思路,从人口、经济、资源、文化、产业结构等背景出发,分析研究了道路货物运输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以便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交通运输政策。 6.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环境研究。通过研究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的特征、两种交通方式货运市场竞争环境的比较分析、需求总量与结构、国际运输市场以及市场化进程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了我国道路货物运输市场化建设的措施,即形成独立的道路货物运输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的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竞争环境、加强道路货物运输市场法制建设和规范政府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管理职能,为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7.道路货物运输发展趋势研究。针对一般对货物运输的趋势分析仅仅停留在定性的基础上,本论文根据国民经济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采用五种数学模型,对全社会的货物运输量进行了科学、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影响道路货物运输的多个因素,对道路货物运输周转量趋势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尤其是将灰色预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道路货物运输发展趋势的预测。其结果与国家制定的“三步走”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基本吻合,可为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制订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及国家道路运输宏观政策提供依据。 8.道路货物运输发展战略研究。针对道路货物运输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