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分析郑州市中医院皮肤科2010年2月-2013年3月的门诊患者中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HZ)病患的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状况,归纳得出带状疱疹的多发季节、诱发因素、发病部位、治疗前后患者的T细胞亚群的分布、联合中西医用药等临床情况,为完善和健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回顾的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36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0例(年龄为21-55岁),女性患者为66例(年龄20-45岁),具备典型的皮损特点、临床表现,疼痛程度各不相同。未使用过任何抗病毒药物在就诊前,同时无明显机能减退、恶病质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病情较轻的患者留观,病情较重的患者住院。依据患者采取治疗的方法,将患者随机配对分为三组:中医治疗组:选取肝经郁热型45例,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减口服,新癀片碾碎外敷;西医治疗组:运用抗病毒药物伐昔洛韦、止痛药物Y-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普瑞巴林、营养神经药物内源性的辅酶B12-甲钴胺片口服,尤靖安外用45例,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组:选取中医证型属于肝经郁热型,同时应用西医治疗的46例。三组均给予15天的治疗。观察三组患者多发季节、诱发因素、发病部位、治疗前后患者的T细胞亚群的分布、联合中西医用药等临床情况,同时比对三组患者在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发现带状疱疹门诊病患人数春秋季最高,人数最少为夏季,夏冬节无明显区别。发病诱因中,情志因素、上呼吸道感染、劳累居多。带状疱疹好发部位所占全身面积的比率:胸背部45%、头面部15%、腰腹部14%、四肢部14%、颈项部12%、全身性1%[81。三组病患中,伴随有自身疾病的有80例,较为常见的伴随疾病有胆囊炎、高血压、胃炎、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等。合并有其他疾病、神经痛先出现者,较易出现误诊的状况,绝大多数误诊者是在疼痛局部皮损发生后才得以纠错。在136例病患中,在总有效率、T细胞亚群恢复、皮损消退、疼痛时间等方面,中西医组显著优于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联合组治疗带状疱疹的总有效率是96%,明显高于单纯用中医治疗组87%、西医治疗组91%。中西医联合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分别是54.45±7.33、30.76±7.96、30.644±7.41、1.00±0.68,治疗后分别为63.77±7.43、38.06±8.83、25.23±6.21、1.51±0.79,较中医及西医治疗组治疗前后变化更显著。三组患者在皮损消退时间上,中西医治疗组平均为6.12±4.97,西医治疗组平均为6.56±5.07,中医治疗组7.13±4.12。三组患者持续疼痛时间的差异,中西医治疗组平均为17.36±5.93,西医治疗组平均为18.52±6.95,中医治疗组19.12±7.17。结论运用免疫调节、中药内服、止痛药、抗病毒药、糖皮质激素、外用药、神经营养药等综合性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疗效好的优点,中西医联合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中西医联合用药的方法将成为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的主要治疗措施,以此来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