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现句是语言中重要的语义范畴之一,汉语隐现句句式结构比较特殊,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据已掌握资料,已有人对汉语隐现句本体和习得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但针对维吾尔族学生习得汉语隐现句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大量的关于隐现句的语料,采用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运用对比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维吾尔族学生习得汉语隐现句的偏误材料出现偏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解决维吾尔族学生习得汉语隐现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共分为四章,研究综述与思路、问卷设计与调查分析、偏误统计与分析、偏误成因分析与教学建议。本研究依据隐现句中谓语动词的不同将其分为“趋向动词”类、“动作性动词+趋向动词”类、“瞬时性动词”类,最终归纳为24个典型的隐现句句式。对157位维吾尔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偏误统计。得出:“动作性动词+趋向动词”类隐现句偏误率最高,为40.11%,“趋向动词”类隐现句次之,为30.25%,“瞬时性动词”类隐现句偏误率最低,为22.14%。“趋向动词”类隐现句中句式“(从)NP起+来了+NP施”和句式“NP终+‘来’类复合趋向动词(了)+NP施”是最易出错的句式,偏误率分别为62.5%和56.25%。“动作性动词+趋向动词”类隐现句中,句式“(从)NP起+V+来[了]+NP施”是最易出错的句式,出现的偏误率最高,为62.5%。“瞬时性动词”类隐现句中,句式“NP处+消失了+NP施”的偏误率最高,为46.25%。从偏误语料中归纳出11种偏误,偏误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遗漏趋向补语偏误、动词使用不当偏误、主语和宾语位置颠倒偏误、介词误用偏误、主谓语和宾语位置颠倒偏误、谓语和宾语位置颠倒偏误、遗漏方位词偏误、介词多余偏误、定语的偏误、遗漏数量词、遗漏助词“了”偏误。对汉语隐现句中的虚词“在”、“从”、“了”,进行统计分析,虚词使用泛化现象比较严重,并对隐现句的替换句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约有40%的维吾尔族学生在遇到隐现句时,会使用其他替换句式回避汉语隐现句。文章深入分析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隐现句习得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母语的干扰、对细则的不了解、教材不当、教师水平有限、学生自身因素等。最后本文提出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