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开始,由于西方列国势力对华的入侵,中华民族经历了近代前所未有的磨难与巨变。清政府为扭转屡屡孱弱的局面,也曾先后进行了“维新”、“新学”等一系列图强革新的措施,特别是在教育方面的变化极大。虽然山西地理位置较偏僻,但依然受到全国大势所趋的影响,这样当时山西近代中学的教育理念与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中学校建筑风貌的变化给人印象极深,可谓是迎来了他近代化的洗礼,亦是山西近代中学建筑发展的转折点。由于山西近代学校建筑,一直以来受到专业学者注视的程度较少,虽然也有学者做了很多努力,但特别是中学建筑的研究还很薄弱。鉴于现有研究情况,作者特意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山西近代全省“省立中学建筑”为研究对象;笔者以山西近代中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为背景,从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角度,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和分析等工作后,发现山西近代省立中学建筑的发展,普遍是按照:占用旧有建筑、改建旧建筑、扩建和创立新建筑等,这样的规律延续的;在论文的后半部分,笔者特意选取省立中学建筑中较典型的实例,特别是“省立三中”的学校建筑,从学校建设的背景、选址、规划、建筑立面特征以及装饰等角度,阐述了山西近代省立中学所特有的学校建筑风貌。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山西近代省立中学”在创立初期时,由于占用旧有的本土建筑进行办学,受旧式建筑的影响,校园建筑空间显得封闭而狭小,而且造型、布局和装饰都富有中国古典封建的传统特色,从中学建筑近代整体发展来讲,可以将该阶段称为过渡性建筑;而到了民国初期,省立中学迎来了发展的高峰,建筑多数表现出主动接纳或吸收外来建筑文化的情绪,无论是平面、立面、装饰造型等,在保留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都或多或少的融入了西方建筑的文化元素。在笔者的观察过程中,似乎感到了一种中西方建筑精神与文化的博弈或是碰撞;从抗日战争爆发后,山西近代省立中学的发展瞬间跌入了低谷,学校在战乱等消极因素环境中艰难前行,可能是由于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并考虑现实情况的影响,这段时期内的省立中学建筑,虽仍以中西合璧为主要特色,但却表现出了相对简约的建筑性格。通过对以上工作的分析,笔者发现山西近代省立中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是紧密相关的,而山西近代中学的发展能走在当时全国的前列,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执政者阎锡山的个人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假如没有抗日战争的毁灭性的打击,山西近代中学建筑的发展,或许会留下更多值得赞叹的优秀建筑实例!笔者希望借以上工作,为近代山西学校建筑的研究做出一份参考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