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和城市不断发展的同时,公众对个人生存方面的需求已经得到足够的满足,因此公众逐渐将目光放到了社会需要上来。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为了适应公众需求、满足公众需要,在党的十七大明确了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的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新要求。各级政府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努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于城市的社会治理中,以便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街道作为政府层级体系的最底层,直接与公众打交道,是连接公众与政府最重要的枢纽,因而在数字化管理体系中街道一级肩负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能,是数字化管理体系能否成功适应公众需求、满足公众需要,实现社会治理水平提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应用较为成熟的浙江舟山、北京东城和湖北武汉三个城市的街道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街道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在管理层面和社会层面,存在着问题解决不到位、内部懈怠和人员流失、各部门间综合施策不足、管理缺位、难以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以“社会治理新常态”为视角,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扩大系统覆盖面,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责任、引入社会组织、加强制度宣传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