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常规工艺的给水处理工艺已经得到广泛成功的应用。而对于地表水,一直以来由于其锰含量不高,通常不大于0.3mg/L, BAF+常规工艺最终出水的锰都能达标,因而该工艺的除锰机理未受到特别的重视,也没有作理论上的系统研究和描述。本试验拟研究BAF+常规工艺处理高浓度锰污染的效果,分析影响其处理效果的因素,探究其除锰机理,以指导该工艺的生产应用,为该工艺应对原水高浓度锰污染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锰浓度为0.53mg/L左右,给水BAF+常规处理工艺在滤速为16m/h,曝气气水比为0.2的情况下,对原水中锰的去除量达到0.48mg/L,能达到应对高浓度锰污染地表水作为水源水对水处理工艺的要求。生物滤池滤速越低,BAF+常规处理工艺对锰的去除效果越好,且变化明显。滤速是该工艺除锰效果的决定性因素。生物滤池气水比越大除锰效果越好,适合的气水比为0.2,能提高锰的去除效率而曝气能耗适中。定期反冲洗对维持BAF+常规工艺的除锰效果有重要作用,该工艺适合的反冲洗周期为1~2天。原水中的氨氮对BAF+常规处理工艺的锰去除效果没有影响,BAF中氧化除锰作用比生物对氨氮亚硝化和硝化作用对水中溶解氧的争夺能力更强。BAF+常规处理工艺能有效应对高浓度氨氮(4mg/L)和锰(0.6mg/L)污染的原水。采用不同填料的BAF+常规处理工艺对原水中锰的去除效果和挂膜时间相差很大。生物滤池填料需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性能,才能易于生成锰的催化活性膜和提高锰的处理效果。页岩陶粒能很好地达到BAF+常规处理工艺对生物滤池填料的要求。BAF+常规处理工艺在挂膜成功、运行稳定后,工艺对锰的去除主要靠的是接触氧化作用,生物除锰作用只占工艺整体除锰作用的一小部分,约1/3的比例。生物滤池活性膜一旦成熟,是其中的非生物因素对除锰起主导的作用。生产性试验表明,采用轻质陶粒滤料的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能大大降低水头损失,从而减少工艺的运行能耗,保持生物滤池良好的反冲洗效果,利于BAF+常规处理工艺的经济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