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结构是大学中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大学学科存在之型,也是大学其他结构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对于培养适应国家发展、经济增长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学及科研的进步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一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顶端、前沿力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成长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体系。哈佛大学作为世界最著名的学府之一,已有近四百年的校史。从最初建校时,以宗教神学为主体的学科结构体系,到自然学科的确立,再到形成以人文、社会、自然学科三足鼎立,文理学科为基础,应用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结构体系,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完善,衍生出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综合性学科。如今,哈佛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11个学院,包含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医学等学科门类的偏文理的传统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其学科结构体系历经了“四部之学”到“八科之学”的转型,重文理、弃应用,学科结构逐步完善等阶段,现在形成了偏文理基础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结构体系。这两所大学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了美国和我国一流大学学科结构发展状况。通过对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成长史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我国大学学科结构体系在学科结构发展轨迹及特点、生成与发展的动力因素以及综合化的实现途径等方面与美国一流大学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借鉴美国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我国在学科结构调整与优化过程中,应立足学校实际、结合社会需要、遵循科学规律与发展趋势,合理制定调整与优化目标;将国家宏观调控与高校自主调整相结合,逐步加大高校学科结构调整的自主权;以文理学科为根基,以应用学科为主干,集中力量建设主体学科、强势学科,以交叉学科促进新的学科增长点的生成,推动整个大学学科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