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肌内效贴、安慰剂贴、未贴扎三种条件的贴扎,对健康大学生优势侧下肢股四头肌、腘绳肌运动性疲劳进行预防干预,旨在探讨三种贴扎方式是否能够缓解肌肉疲劳,并对比肌内效贴对屈肌与伸肌的抗疲劳疗效差异,进一步分析合理的肌贴贴扎方式能否抵抗机体疲劳,影响肌肉运动能力,帮助肌肉更好的发挥收缩作用和改善机体平衡功能,同时为肌内效贴的规范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招募筛查西安体育学院健康在校男大学生11名作为受试对象,选取下肢大肌群中的腘绳肌、股四头肌进行肌贴贴扎,每名受试者的股四头肌、腘绳肌分别接受肌内效贴、安慰剂贴、未贴扎三种条件贴扎,每次贴扎均在疲劳前进行,疲劳前后分别收集股四头肌、腘绳肌的肌肉状态(Dm、Tc)、做功疲劳度(WF)、力矩衰减(k)、主观疲劳等级(RPE)、峰值力矩(PT)、屈伸比(H/Q)及机体平衡能力(OSI、API、MLI)参数,每次测试间隔一周,测试顺序随机。疲劳方案为:受试者在等速肌力测试仪上以60°/s角速度进行连续50次膝关节等动屈伸运动。实验数据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组内差异性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肌肉做功疲劳度(WF)比较:与未贴扎组相比,腘绳肌、股四头肌的肌内效贴组WF明显下降(P<0.05),安慰剂组WF出现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变化。(2)标准化力矩衰减系数(k)变化:(1)股四头肌k变化:与未贴扎组相比,安慰剂组与肌内效贴组的k值均下降,安慰剂组的力矩衰减下降4.34%,肌内效贴组的力矩衰减下降30.43%;(2)腘绳肌k变化:与未贴扎组相比,安慰剂贴组与肌内效贴组k均下降,安慰剂组力矩衰减下降14.29%,肌内效贴组的力矩衰减下降42.85%;(3)径向位移(Dm)、收缩时间(Tc)变化:与未贴扎相比,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的肌内效贴组Dm明显增加(P<0.01)、Tc均明显减小(P<0.01);安慰剂组Dm、Tc没有明显变化,但Dm呈增大趋势,Tc呈减小趋势。(4)主观疲劳度RPE变化:与未贴扎组相比,腘绳肌、股四头肌的肌内效贴组、安慰剂组RPE均明显降低(P<0.01);(5)峰值力矩、屈伸比(H/Q)变化:与未贴扎相比,腘绳肌肌内效贴组峰值力矩、H/Q明显增加(P<0.05);(6)睁眼动态平衡能力OSI、API、MLI变化:腘绳肌、股四头肌肌内效贴组与未贴扎组比较OSI、API、MLI三项指标均下降(p<0.01)(7)闭眼动静态平衡能力OSI、API、MLI变化:腘绳肌、股四头肌的肌内效贴组与未贴扎组比较OSI、API、MLI三项指标均下降(p<0.01)。研究结论:(1)肌内效贴的预防性贴扎能增加肌肉持续做功能力,降低力矩衰减,缓解肌肉僵硬,加快肌肉收缩速率,表明肌内效贴的贴扎能降低下肢大肌群肌肉疲劳程度。(2)肌内效贴的预防性贴扎可以提高健康大学生优势侧下肢单脚站立睁眼动态、闭眼动静态平衡能力,可能与肌内效贴改善肌肉收缩功能,增加屈伸比,增强本体感觉输入有关。(3)肌内效贴进行放松贴扎方式后腘绳肌的力矩衰减幅度与股四头肌相比明显减小,峰值力矩、屈伸比明显增加,表明放松贴腘绳肌的抗疲劳效果要优于股四头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