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许多新的管理理念、理论与方法被应用于制造企业管理实践,诸如精益思想、供应链、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再造等,加之德国和美国的质量认证体系,几乎所有的大集团公司,都成了现代理论的混合试验场。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又为这一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但实践表明,总是缺少一种纲要,来整合这些理论方法与技术,结果往往造成他们彼此孤立的推进,同时产生各种冲突与矛盾, 而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也需要一个总体的战略指导。丹尼尔·T·琼斯和詹姆斯·P?沃麦克继《改变世界的机器》之后推出的另一力作《精益思想》,使我们得以将各种思路整合到“精益企业”的战略高度上来,从价值和价值流的观点来发展企业。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精益创新的发展动态,结合我国制造企业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以精益思想为指导,以精益企业为目标,以企业价值流的再造为途径,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整合优秀管理方法,走内部挖潜型的精益创新之路”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创新模式的基本原理,深入探讨了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实现精益创新的理论指导、运行对策、运行过程步骤和运行与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重要事项,旨在为中国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一种新途径,进而丰富企业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为推进我国制造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正如我们在文中所谈,精益企业是企业在21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企业的精益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内外精益体系的发展沿革,本文提出了精益企业的特征和目标,并总结出了企业精益创新的概念和内涵:“我们把实现精益企业目标的企业创新过程称之为企业的精益创新,它不仅是一种管理的创新,而且要体现精益思想体系的原则,要融合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并与目前的国际发展环境相适应”。“比较研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是本文的特色之一。通过对本国制<WP=106>造企业信息化现状、企业再造现状和精益化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未来精益化趋势的展望,本文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精益创新理论指导思想,即:(1)以精益思想为指导原则,根本上从用户的角度重新定义价值,以此识别企业价值流;(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基于精益思想的企业价值流再造工程和信息化工程,实现用户需求来拉动价值流的经营模式;(3)用价值流主线来综合各种优秀的管理理念、技术体系和方法;(4)对企业价值链上的所有资源、业务、制度等按精益原则进行全面整合与优化,实现整个价值链上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建立价值链驱动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和信息平台;(5)与时俱进,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尽善尽美。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指导思想,本文又给出了这个指导思想的主线索,亦即本文论点的精髓和亮点:“ 以精益思想为指导,以精益企业为目标,以企业价值流的再造为途径,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整合优秀管理方法,走内部挖潜型的精益创新之路”。本文的特色之二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在对理论指导思想的可行性分析上,本文采用了数量经济学和系统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其中在对信息化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贡献上,采用了数量经济学的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纠正模型,得出结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原因,二者虽然都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但是它们的线性组合却是平稳的,存在着均衡关系,并以长期稳定的比例系数,具有共同的发展趋势;在阐述企业再造对精益价值链的优化和控制上,采用了系统动力学原理来加以模拟和证明,并得出结论:正是企业的单位成本与市场单位成本(或企业的单位成本与再造最佳成本)存在着价格差,才导致企业实施企业再造,通过价值流分析和控制,使得这个差值逐渐缩小,最终将趋于新的平衡状态,价值链增值。根据指导思想和主线索,本文提出了中国制造企业实施精益创新的运行对策,并指出了企业精益创新的三个基本点,那就是精益思想指导原则,企业价值流再造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这实际上暗含了传统企业通向精益企业可以通过由精益思想指导的价值流再造这个途径来实现,用它来串联和贯穿其它的方法和技术,达到最终的目标。为了更好<WP=107>便于企业实践,本文亦给出了运行对策的具体实施步骤和过程,并指出了在精益价值流再造中所采用的流程描述和分析方法:IDEF方法模型和ASME方法模型,辅助企业进行精益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为本文的特色之三。通过本文作者的亲身实践,运用上述理论与方法,对Y企业进行精益创新,充分地说服了本文研究的可行性。可见,“比较研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是本文独具一格的特色,贯穿于整个论文之中。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制造企业精益创新,并用于指导进入WTO后的企业实践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走中国式的精益创新之路,是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一条有效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