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国际竞争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综合国力方面,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既要掌握基本的学习途径,比如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又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国是一个科技文化水平偏低的人口大国。对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来说,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这也是我国教育无可推诿的重大责任。 在此背景下,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进行了七次重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回应了我国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现实问题。当前,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新课改的理念符合人才开发的需要。 新课改要求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核心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去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新课改与传统课程相比,有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变:从重教到重学的转变;从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转变;从重教法到重学法的转变;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从重认知到重发展的转变;从重继承到重创新的转变。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堂教学行为应与传统教学行为不同。因为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前提,只有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才能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意味着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可能不一样。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教学的真实意义是交往与对话。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