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世界,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谈到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那么,究竟什么是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中国商业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又如何?是哪些因素制约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怎样才能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几个主要问题。全文共分为五章,每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作为全文的引子,介绍了国外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在过去的30年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其他金融机构强有力的挑战,其地位出现了不断下降的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现代商业银行也同样面临着优胜劣败的命运,文中所介绍的几个商业银行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章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含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既具有企业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那就是具有高负债和高风险两个特点。正是考虑到商业银行的这种特殊性,才把“商业银行竞争力”界定为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能力、盈利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的综合。在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概念进行定义之后,接着设计了三组度量指标,旨在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找到一些衡量标准,以便在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能够进行竞争力差异的比较。同时,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定义中可知,商业银行竞争力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结果,这种结果往往取决于银行的总体实力和综合能力,而银行的总体实力和综合能力来源于银行自身的素质和规模。因此归根到底,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就是取决于银行的企业素质和银行的经营规模两大因素。除了银行素质和银行规模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两大决定性因素之外,银行制度和银行监管也对商业银行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就银行制度来讲,是实行总分行制还是实行单一制,是实行全能银行制还是实行分业银行制,对银行竞争力都有明显不同的影响。至于银行监管,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害,这就很难一概而论,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本章以市场准入监管、利率管制、业务范围监管以及存款保障制度几项常见的银行监管内容为例,进行了分析。 如果说前面两章是对处于市场竞争中的现代国外商业银行及其竞争力进行一般考察和分析,从而得出一些原理性的结论,并作为整个论文的理论背景,那么,从第三章开始,将转入对中国商业银行业及其竟争力的直接研究。本章分为四节,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尽量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第一节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组织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即: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形成过程:接着概括地论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三大发展方向:产业化、市场化及国际化。第二节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竟争态势及竟争对手:一是与外国(外资)商业银行在国内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竟争不断加剧;二是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的竟争也越来越激烈。并且预计,在加入叮0之后,中国商业银行将会面临更大的竟争压力和冲击。第三节是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竟争力进行内部比较,即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从市场占有能力指标、盈利指标及风险抵御能力指标三个方面来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它们的竟争力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几个基本结论。第四节是把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进行竟争力的国际比较。这一节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比’较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差异:二是比较非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竟争力差异。 由第三章的分析可知,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竟争力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或者说因素是多方面的。第四章的任务就是对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竟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这些因素是:银行的自身素质较低,如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差、专业人才短缺、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较低以及内部管理不但全等:银行制度尚不是合理、规范,产权制度和组织结构都存在严重的缺陷或弊端:银行的经营规模远非适度,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过大,而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又大都过小:银行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色的外部经营环境欠佳,如来自政府的行政干预依然存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货币市场发展滞后、中央银行的调控方式及水平落后等等。。 第五章作为全文的重点及落脚点,主要是针对上述制约因素而开出的一些 “处方”,即从七个方面具体探讨了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竟争力的途径。第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努力提高我国银行自身的企业素质,包括按照国际要求来 提高银行的资本金充足性,解决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资产质量低劣问题,在业 务技术上进一步加快电子化水平,要大力引进和培育专业人才等等。第二,按 照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