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于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人与人之间出于某种特殊关系和需要而自发形成的群体。在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因深厚的情感性和较强的凝聚力而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虽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但成员之间会自发地按照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行动,约束自己并评价他人。针对于初中生而言,非正式群体则主要是指学生在自由交往过程中,因为心理需要、兴趣爱好、感情融洽等原因自然形成的小群体。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的存在现状、形成原因、个性特点以及对班集体和学生个人的正反两方面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经过调查,笔者发现,由于非正式群体自身有着独特的属性,班主任在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上普遍存在着关注度不够,理解度不深,教育引导方法不正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教育管理者在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上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策略:转变态度和认识;不断地反思教育原则和方法;努力创造良好的班集体教育氛围;注重对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教育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努力成为不同群体成员共同的社会角色榜样,进而促进班集体的和谐发展。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非正式群体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做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从而进一步确立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第二部分选取新乡市某初中学校初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莫里诺社会测量法和非正式群体调查问卷进行状况调查,并配合观察访谈着重了解被测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组成情况、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因素以及对非正式的小群体的态度。第三部分根据调查结果,对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解读。第四部分针对目前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文章的最后从研究结论、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三个方面做了一个简单的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