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渔是明清之际一位杰出的戏曲理论家和戏曲、小说作家。他的《闲情偶寄》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集大成之作。《闲情偶寄》的刊印虽然晚于其小说创作,但其理论的构建在小说创作之前便已开始,这一系统理论的形成与完善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这无疑对其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结构、情节、语言和喜剧性四个方面。在结构方面,“立主脑”和“一人一事”的戏曲观念使其小说创作意图更加清晰明确,并有助于小说结构营建的精美统一;“密针线”和“减头绪”使故事结构细密紧凑,去除不必要的事件、头绪;结构布局理论也影响了事件开端、高潮和结局的设计。在情节方面,李渔戏曲的虚实观使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虚构;他对于新奇性的追求是不遗余力的,同时注意到绝不能将新奇推向荒唐的极端;他认为戏曲是用以娱乐的工具,但他的戏曲、小说又都含有讽刺成分,他还有意识地将劝惩教化成分融入作品中。在语言方面,李渔大力提倡戏曲语言的通俗性,他的小说也是将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世情的深刻认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他不满于传奇中大量引用生僻典故、人名、成句,认为优秀的作家即使是用熟悉的典故、浅显的语言,也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机趣”是李渔戏曲、小说语言风格的另一重要特色,“机”是指前后语言的内在关联;“趣”是要求用新鲜活泼的语言来引导、启发读者和观众,二者密不可分。在喜剧性方面,李渔的喜剧理论包含自娱与娱人两重因素,他的小说创作也是淡化悲剧情境,或虚化题材中的悲剧因素;他反对戏曲科诨的淫亵和低俗,其小说的喜剧性的情节和语言均能含蓄蕴藉地展现幽默诙谐的风格,而且,自然而然,并无牵强做作之感,其间常含有对世事的劝惩教化。戏曲和小说二者同源而异派,它们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程度不同而又错综复杂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并在明清之际,二者皆呈现繁荣景象,它们之间的联系也愈加密切。李渔作为一位文化奇才,他身兼“多任”,对戏曲、小说的创作和理论批评皆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的戏曲理论在结构、情节、语言和喜剧性四个方面对其小说创作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本论文试图从李渔丰富而系统的戏曲理论出发,考察其戏曲理论对于他自身小说创作的影响。研究了李渔的戏曲理论何以会对他自身小说创作产生影响,并结合明末清初的历史和文化状况对这一影响的表现形式予以较为细致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