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长年累月的注水开发,我国大部分油田含水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了更加合理地开发剩余油,提高其采收率,提高地质储层研究的准确性和效率,采用了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其中辫状河储层的强非均质性特点给剩余油的预测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它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油气储层,故本文以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型为例进行研究。前人对河流相建模的研究多采用基于目标的Fluvsim算法,而实际研究表明该方法不适用于辫状河储层构型的精细表征,为此本文选用Fluvsim改进算法成功建立了辫状河各构型单元定量化理论模型,完成了对各部分构型单元的规模、几何形态、内部物性参数等的精细刻画。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地质参数,在设置五种注水井和采油井的不同井位部署方式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其属性数据来影响储层中流体的流动能力,而影响程度的显著性通过相应的动态生产指标来验证。通过Petrel RE模块对算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得到动态生产指标的数据及曲线图,通过对各数据和曲线图进行直观分析,即对影响流体流动能力的相关地质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模型下的不同地质因素的敏感性大小略有不同,由于注采井位置的不同,在确定生产指标的最佳水平组合时略有差异。研究可知,在具体的实际生产活动中,面对不同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型,为了达到累积产油量、含水率和见水时间等生产指标的最优生产开发策略,最大限度提高剩余油采收率,落淤层层数、落淤层发育程度、心滩与河道渗透率差异、心滩与落淤层渗透率差异及注采井井位部署方案都需要考虑进去。得到以下成果:(1)当模型只含有河道、心滩两相,只考虑心滩与河道渗透率差异这个因素时,在不同注采井井位部署情形下,为了获得更好的生产效益,均以当心滩渗透率为220m D(即心滩与河道渗透率差异为20m D)时,按情形e(即注采井分别位于不同心滩内)方式进行井位部署时组合效果最佳。(2)当模型包含河道、心滩、落淤层三相,考虑落淤层层数、落淤层发育程度、心滩与河道渗透率差异、心滩与落淤层渗透率差异四个因素时,研究发现各地质因素影响生产指标的敏感性比较复杂,在不同注采井井位部署情形下,对各种情形下的敏感性大小和最佳水平组合进行了具体分析。此次研究对合理评价辫状河储层构型要素对于开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对于提高此类油藏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