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甾醇酯的合成及微胶囊化工艺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_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胆固醇、抗肿瘤等保健作用,已被作为一种新型功能食品添加剂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合成的植物甾醇酯较好地解决了游离植物甾醇的脂溶性问题,但仍难与水溶性物质混溶,且在空气中易于氧化酸败,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效果。微胶囊技术不仅使不相容成分得到均匀混合,而且能够有效隔离芯材活性成分,提高产品稳定性。本文以微波辅助酶法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通过合成、提纯工艺参数的优化提高产品得率与纯度;采用乳化-喷雾干燥法进行植物甾醇油酸酯微胶囊的制备,为改善植物甾醇酯的应用性能探索新的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脂肪酶Candida rugosa为催化剂,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微波辅助酶法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时间36min,微波功率550W,料液比4:1,酶用量9%,酯化率为75.26%,提纯后产物纯度达到91.19%。与常规酶法合成相比,反应时间短、酯化率提高。合成产物经TLC、FT-IR法分析可知,新生成的物质为甾醇酯; GC-MS证明了反应产物主要为β-谷甾醇酯、豆甾醇酯、菜油甾醇酯及少量的菜籽甾醇酯。  (2)对不同壁材和乳化剂作用考察表明,较适的复合乳化剂为单甘脂与蔗糖酯复配,配比2:8(HLB=12.8);较好的复合壁材为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复配。以复合乳化剂和复合壁材制备乳化液,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植物甾醇酯微胶囊乳化液的最适配方为:壁材比1:1,芯壁比1:2,乳化剂用量2.5g/100mL,总固形物含量20%,此条件下的植物甾醇酯微胶囊包埋率为72.67%。  (3)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获得植物甾醇酯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进料泵速6.2mL/min、进风温度186℃、均质压力32MPa,此条件下的植物甾醇酯微胶囊的包埋率达83.03%。回归模型验证试验表明,包埋率在响应值95%的预测区间内,满足预测精度要求。  (4)植物甾醇酯微胶囊产品呈清香味、颜色乳白、水分含量较低,且水溶性较好。产品复原乳状液为乳白色,倾斜之后无粒子挂壁,静置后溶液无沉淀分层,表面无脂肪膜。电镜扫描结果显示,植物甾醇酯微胶囊产品外形基本接近球状,颗粒大小较均一、表面较光滑,未见明显的孔洞、破裂等现象。贮藏稳定性试验中,植物甾醇酯微胶囊产品不易吸潮结块,抗氧化性、抗酸败性均优于植物甾醇酯,以及添加抗氧化剂 VE的植物甾醇酯。研究结果证实,植物甾醇酯经微胶囊化处理后能够有效减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增强了产品的抗氧化稳定性。
其他文献
高能耗和膜污染是膜技术在污水处理推广方面的两个主要障碍。膜污染会造成微滤阻力的增大,在恒压工况下渗透速度随时间而减小,恒速工况下跨膜压力TMP(Transmembrane Pressure)随时间而增大。预涂膜技术由于其优良的抗污染和清洗简单等优点越来越备受膜技术研究领域的关注。本文以预涂动态膜技术的应用研究为背景,将预涂动态膜技术与当前半导体废水处理技术相结合,考察实验操作参数的变化情况。本文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MicroRNA(miRNA)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长约19~25个核苷酸。大量研究表明miRNA的异常表达通常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对治疗药物的临床响应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疫情暴发伊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残基会)就第一时间联络各方爱心组织和团队,动员社会力量,助力疫情防控
期刊
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因不存在漏液问题、能使电池外观灵活设计、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使其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中多孔聚合物电解质能够同时兼顾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综合性能更佳。因此本文分别采用简单实用的非溶剂挥发法和安全环保的超临界CO2(ScCO2)诱导相分离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复合多孔聚合物电解质。采用SEM、DSC、XRD、TGA、拉伸测试、EIS、CV等手段对制备的聚合物膜的微观形貌、结晶
新冠肺炎疫情当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福基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民政部决策部署,迅速行动,协同各地社会组织、伙伴机构依法参与疫情防
期刊
长直圆管道内气体流动问题是真空抽气理论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研究最多,理论最成熟的一部分内容。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中流动控制的细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
本研究以钝顶螺旋藻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的铬添加浓度和添加方式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的螺旋藻富铬培养条件;通过原子发射光谱及红外光谱对螺旋藻结合铬进行了检测分析;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提取分离了富铬螺旋藻蛋白,并研究了其对a-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螺旋藻培养中铬的添加浓度和添加方式进行了研究,在此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