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学方法研究微囊藻毒素致白鲢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kxxmv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藻毒素MC-LR可对人和动物产生生物毒性,近年来为毒理学研究者所关注。但MC-LR的肝毒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特别是对白鲢肝损伤机制鲜有报道。本实验采用第二代转录组测序方法,较为全面系统地解析MC-LR暴露导致白鲢肝毒性的分子机制,为全面和深入理解MC-LR对鱼类肝毒性的机制提供理论支撑。本实验以白鲢为实验动物,通过改良寇氏法获得MC-LR对白鲢急性毒性的24 h半致死剂量LD50(544μg/kg)。依据所获得的LD50,选定高浓度组(200μg/kg)、低浓度组(50μg/kg)及对照组(8.6%生理盐水)对白鲢进行腹腔注射急性染毒实验。通过提取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白鲢肝脏总RNA,应用Illumina Hiseq 40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无参考序列的De novo组装,处理组和对照组共产生了超过20 Gb的数据。本实验分别对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GO功能分析、KEGG pathway分析,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qPCR验证,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结果。1.De novo测序结果腹腔注射50μg/kg和200μg/kg MC-LR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获得转录本的总长度为54 217 023 bp、66 980 128 bp、53 611 308 bp;平均长度分别为779 bp、830 bp、790 bp;长度多集中在200-400 bp,以300 bp长度为主,说明样品片段断裂随机性强,符合组装要求。转录本组装后共得到Unigene数目分别为50 116个、58 987个、49 383个。将这些转录本使用Trinity组装后得到的Unigene,采用了RPKM方法计算各个基因表达量。根据统计学差异标准,结果发现,50μg/kg MC-LR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上调基因2 565个、下调1 831个;200μg/kg MC-LR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共有上调基因7 256个、下调4 751个。2.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分析将差异表达基因逐一在GO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注释比对基因的功能以及参与的生物过程。分析结果发现,GO重叠群分布在斑马鱼和草鱼之间。在GO数据库共注释了14 268个差异表达基因,覆盖率分别为20.67%。MC-LR暴露后在白鲢肝脏中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器、核质、细胞膜、大分子复合物、细胞连接等部分,可能影响受体活性、蛋白结合转录因子活性、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分子转导活性、酶调节剂活性、氧化还原过程、有机酸代谢、有机氮化合物代谢、辅酶因子代谢、DNA损伤修复等过程。主要参与应激反应、生殖发育、生物调节、氧化还原、代谢过程、激素分泌、免疫系统、细胞组分组织或生物发生、细胞聚集、细胞粘附等过程。3.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 pathway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KEGG数据库中对比到31 890个Unigene,覆盖率46.19%。通过差异表达基因在KEGG pathway富集发现,MC-LR毒性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到NF-κ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4.qPCR验证主要的差异表达基因根据差异基因表达量、GO分析以及KEGG pathway分析结果,对筛选到的主要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MC-LR处理组中Raf1、CDC42/RAS、ERK、c-jun、c-myc、p53、S6K1/2、SOS、PTEN、AKT、IKKα、IKKβ、caspase-8、bax、p21、SHP、RAC、PP2A基因表达上调,与转录组预测结果一致。本实验通过转录组学方法较为全面地解析了MCs对白鲢肝毒性作用的主要分子机制,发现了一些与MCs肝毒性相关新的信号通路。该实验结果不仅有助于发现鱼类肝病防治的药物靶点,同时也为人类肝炎、肝癌预防和寻找MCs肝毒性新的分子标记物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国外战略环评尽管有不同模式,但以下特点却很鲜明:一是评价对象主要为政府决策,二是战略环评介入的时机较早,三是普遍开展多方案比选,四是公众参与贯穿工作全过程。借鉴国外
目的评估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单用特布他林吸入治疗,观察组38例采取布地奈德联合
邯郸涉县金隅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前身为河北宙石水泥有限公司,2010年4月加入北京金隅集团,是涉县政府淘汰7家落后水泥企业,升级发展的一家拥有砂石骨料—熟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