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心理控制源、自尊和病耻感的现状;分析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心理控制源、自尊、病耻感的影响因素;探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心理控制源、自尊与病耻感的相关关系;明确能够预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中降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病耻感水平和改善生命质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为非实验性研究中的相关性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吉林省内某三所三级甲等医院215名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一共发放240份调查问卷,回收剔除不合格者后,共有215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6%。问卷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自尊量表(SES)、社会影响量表(SIS)。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心理控制源总分为(69.43±6.39)分,在各维度中,内控性得分(23.60±3.54)分,有势力他人得分(26.24±3.85)分,机遇得分(19.60±3.81)分。心理控制源总分在民族因素上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对象自尊总分为(28.95±3.87)分。结果显示,低自尊水平的研究对象占21.0%,中等自尊水平的研究对象占57.1%,高自尊水平的研究对象占21.9%。自尊在性别、职业、家庭月收入、造口存在时间等因素方面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对象病耻感总分为(62.45±9.28)分,平均得分为(2.60±0.39)分,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平均得分情况为,经济歧视(2.77±0.54)分,社会排斥(2.57±0.49)分,社会孤立(2.61±0.33)分,内在羞耻感(2.55±0.46)分。病耻感在性别、婚姻状况、居住地、家庭月收入、自我护理程度等因素方面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对象心理控制源与病耻感呈正向相关(r=0.308,P<0.01)。自尊与病耻感呈负向相关(r=-0.361,P<0.01)。(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自我护理程度以及有势力他人等因素是病耻感的影响因素,解释病耻感14.7%的变异。结论:(1)研究对象心理控制源倾向于有势力他人,说明患者在面对终身携戴的造口时多被动的依赖医护人员、家人或朋友的帮助和支持。(2)研究对象自尊处于中等水平,提示医护人员要关注患者的自尊状况。(3)研究对象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患者感知到的经济歧视更强烈。(4)研究对象心理控制源与病耻感呈正相关,自尊与病耻感呈负相关。(5)病耻感的影响和预测因素包括性别、自我护理程度以及有势力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