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社会生活的要求也日益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随之不断扩大,这不仅给政府部门增加了财政压力,也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潜力。但《预算法(修正案)》的通过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的发布,给政府通过融资平台等筹集资金的模式下了通牒,也就意味着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途径作为政府支出融资的模式也将不可持续。在此背景下,PPP模式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炙手可热的方式。然而,因PPP项目融资规模巨大、周期长等特征,政府部门和私营企业不能保障项目资金的供给。因此,商业银行可以依托资金优势,充分发挥资本的配置作用,引导银行资金流入收益良好的PPP项目,实现项目成功率提高的同时,也保证银行自身利润的提高。此外,银行也可以充分运用自身专业优势和信息优势,为PPP项目提供咨询服务。在我们看到PPP市场潜力的同时,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PPP制度环境成熟度还不高,项目质量优劣难辨。商业银行在办理PPP项目业务时应该关注什么样的风险,如何防范风险,各类文献尚未形成统一答案。在这样一种研究不够透彻、实践经验不充分的前提下,对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风险及风险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者对PPP模式的风险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理论较为丰富,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现有文献较少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融资风险分析,因此,论文以商业银行PPP项目融资风险为研究对象,多方位研究商业银行在参与PPP项目中的融资风险。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相应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梳理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主要模式,并对其所面临的风险来源及类型进行阐述,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整理,为有效评估项目的融资风险奠定基础。并在完全信息的假设下,建立了包含政府部门、私营企业和商业银行的三方博弈模型,并通过对博弈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纳什均衡的对策解,进而得出商业银行分担风险的合理方式。其次,对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运作模式、风险来源及类型、风险识别与评价进行介绍。最后,运用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论文选取商业银行参与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项目为例,对项目背景、项目运作模式和项目投融资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在参与此项目中的风险来源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总结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为项目特定风险、承建公司风险、政府部门风险和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进一步结合本案例,对各类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价。根据相应的研究结果,论文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审慎选择合作项目,应该选择与民生密切相关、对地方经济影响大、国家重点支持发展、违约成本高的公共服务领域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此外,还要重点关注回报机制和规范合同。二是提高PPP项目人才储备,避免PPP项目风险的进程中由于人员操作和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三是监控地方财政风险,包括选择优质的地方政府、规范政府支出和密切关注项目补助纳入预算情况三方面。第四,选择优质社会资本方,重点选择市场化前景好、经营情况好、财务状况好、项目经验足的社会资本方。